第5章 周紀——孟子諫齊宣王 (第2/4頁)
林源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孟子就開始講故事了,他說:“大王,您知道周文王吧?周文王那也是個君主,他也有園林,他的園林可大了,但是百姓都覺得那園林好,爲啥呢?因爲周文王能和百姓一起享受快樂啊!他讓百姓都過上好日子,百姓高興,自然也覺得他的園林是個好地方。再說說夏桀,他也有園林,可他的園林不大,百姓卻覺得那園林大得不得了,爲啥呢?因爲夏桀自己享樂,不管百姓死活,百姓生活得苦哈哈的,看到他的園林能不討厭嗎?”
齊宣王聽了,心裏有點不是滋味,他想:“難道我也像夏桀那樣嗎?”孟子看出了他的心思,接着說:“大王啊,您得關心百姓的生活啊!您看現在齊國,還有不少老人餓着肚子,凍得哆哆嗦嗦的,這可不好啊!您要是隻想着自己玩得開心,百姓可就有怨言了。”
孟子又開始給齊宣王講君主的責任了,他說得可詳細了。他說:“大王啊,您就像百姓的父母一樣,得愛護他們。君主的責任可大了,不能光想着自己。”他還指出了齊國現在的一些問題,說百姓生活還是太艱難了。
然後呢,孟子就開始給齊宣王講仁政是咋回事兒。他說:“大王,仁政可好了,這實行起來啊,對國家和百姓都有好處。比如說賦稅吧,您得給百姓減輕點,別讓他們太累了。您想想,百姓要是都被賦稅壓得喘不過氣來,哪還有心思好好幹活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再說說農業,這可重要了。您得保證農民有足夠的土地耕種,可不能讓那些有權有勢的人把土地都佔了。而且啊,不能耽誤農時,春天播種、夏天除草、秋天收割,這些時候可不能讓百姓去幹別的事兒,得讓他們好好種地。要是糧食收成好了,百姓能喫飽,國家也有糧食儲備,這多好啊!”
“還有教育,這也不能少。大王,您得在齊國各地設立學校,讓孩子們都能上學。在學校裏,不光要教他們識字算數,還得教他們道德,讓他們知道啥是對的,啥是錯的。培養出有品德、有才能的人,這國家以後還愁不發展嗎?”
孟子說得那是頭頭是道,齊宣王在旁邊聽着,有時候點頭,有時候皺眉,他心裏也在想:“孟子說的好像挺有道理,可這實行起來會不會太難了呢?”
不過呢,孟子的這些話還真對齊宣王有點影響。雖然齊宣王沒有一下子就完全按照孟子說的去做,把仁政徹底實行起來,但他對孟子的思想還是挺有感觸的。他開始琢磨:“難道我真的要改變一下治國的方法嗎?”
你看,這孟子勸諫齊宣王的事兒,就像一場精彩的大戲。孟子就像個智慧的老夫子,想盡辦法要把齊宣王拉到仁政的道路上。這事兒在歷史上可重要了,它不光體現了孟子爲了實現理想政治有多努力,也讓我們看到儒家思想在戰國時期是怎麼在政治領域折騰的。而且啊,對後世的政治思想和治國理念那影響可大了去了,就像一顆種子,在歷史的長河中生根發芽,一直影響着後來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