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榆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孫承宗不斷點頭,顯然對榆翔的分析頗爲認同。他望向信王,語重心長地說:“殿下,東林、閹黨的紛爭使大明內耗嚴重。真正爲國爲民之人,實屬不多。大明此刻危機四伏,外有遼東之患,內有黨爭之禍,若再不止息內鬥,恐大明江山難以長久。”
信王低下頭,沉默不語。他一方面敬仰東林黨人的氣節,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認孫承宗和榆翔所言的事實。他的內心複雜而矛盾。
孫承宗見狀,繼續說道:“殿下,若真心爲國,當重實幹而非空談。不論東林、閹黨,只要能爲大明貢獻,便是良臣;若借黨爭爲私,便爲奸邪。大明之興衰,不在黨派,而在能否齊心協力,度過危機。”
榆翔也補充道:“殿下,歷史上幾次黨爭的結局無一不是元氣大傷。漢代的黨錮之禍,唐代的朋黨之爭,無不如此。
信王聽完榆翔的分析,臉色漸漸凝重。他平日裏雖有些少年氣,但在面對國事時也不免感到沉重。沉默片刻後,他緩緩道:“榆翔,你的意思是…無論東林黨還是閹黨,他們都有自己的算計?這世上竟無一心爲國的忠臣嗎?”
榆翔微微嘆息,說道:“殿下,忠臣確實有,但在權力的漩渦中,純粹的忠心往往難以維持。就如同您欽佩的東林黨人,起初他們確實以憂國憂民的姿態出現,抨擊時弊,爲朝政進言。然而,隨着他們在朝中逐漸壯大,黨爭愈演愈烈,不少東林黨人也開始以權謀私,甚至爲了黨派利益,置國家安危於不顧。可以說,東林黨和閹黨在本質上,並無太大差別。歸根結底,都是在權力鬥爭的場上。”
孫承宗在一旁靜靜地聽着,目光深邃,臉上的神情似有幾分沉痛。他從政多年,見證過無數忠臣在朝堂上艱難生存的局面,也看到過許多人在權力和私利的誘惑下迷失自我。孫承宗深知,單靠個人的忠誠和操守,終究難以改變整個大明朝堂風雨飄搖的局面。
信王似乎有些難以接受這一現實,他轉頭看向孫承宗,彷彿在尋求一個更正面的答案:“孫老師,難道這世上,真的沒有清流之地了嗎?難道我們大明真的已經腐朽到無可救藥了嗎?”
孫承宗緩緩搖頭,沉聲道:“殿下,腐朽並非一朝一夕之事。朝廷內部的黨爭、貪腐、權臣當道,這些問題確實讓國家根基動搖,但在我大明疆土之內,仍有不少地方官員、將領在堅守本分,兢兢業業爲國爲民。朝中也並非人人皆是私慾橫流,總還有幾位忠誠可靠之人。只是…”他話鋒一轉,嘆息一聲,“只是他們的聲音往往被黨爭的喧囂所掩蓋,想要有所作爲,卻舉步維艱。”
信王聽得眉頭緊皺,心中已然被複雜的情緒所充滿。他從小就敬佩那些忠誠正直的臣子,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像那些英雄一樣,爲國家和百姓奉獻自己的全部。然而,現在他卻發現,現實遠比他想象的更加複雜和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