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幽魅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張主任手指輕點屏幕,顯示出迷走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3D交互模型。“你們看,這裏,”他指向模型中的一段神經纖維,“這部分纖維在修復過程中產生了自適應反應,導致信號傳遞出現了反覆延遲。這就是我們目前遇到的瓶頸,量子反饋系統能監控大部分神經元活動,但某些高複雜度的神經元重塑仍然會產生滯後。”
博凱仔細聽着,快速瀏覽着全息屏幕上展現的實時數據和修復進展。這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電子病例,而是2047年最先進的全息病例系統。每個神經元、每個突觸都被精確掃描,並通過AI系統進行分析,數據以實時動態反饋的形式呈現出來。
屏幕上,一組組精密的圖像閃過,展示着王偉自主神經系統的每一處損傷。尤其是在迷走神經核附近,受損的神經纖維顯示出密集的裂隙。隨着納米機器人持續修復,神經纖維的再生情況也一目瞭然。然而,博凱注意到某些區域的神經傳導速度稍有滯後,表明修復仍然受到干擾。
“數據已經整理完畢。”陳思雨抬起頭,仔細檢查着系統的反饋日誌,快速查看神經傳導信號、量子反饋系統記錄,以及納米機器人操作日誌。
博凱點點頭,示意張主任繼續。陳思雨整理的不是普通的病歷文件,而是一個實時交互操作系統,通過張主任團隊的技術支持,王偉的所有生命體徵、神經活動和納米機器人修復反饋都被整合在一個全息系統中。通過這套系統,全球頂尖神經專家能夠精準監控王偉每一個神經元的細微變化。
王子傑加入了討論,他眉頭緊鎖:“儘管我們盡力優化了神經修復的算法,但自主神經反應依舊複雜。尤其在應對迷走神經核附近的重塑時,量子反饋系統的處理速度仍然有限,這也導致了我們在修復過程中出現的延遲。”
張主任看了看王子傑的屏幕,補充道:“納米機器人在微觀層面的調控已經達到極限,但在多層神經元網絡的交互中,某些節點仍然會出現過度修復的現象。我們需要進一步優化納米機器人的操作路徑,降低信號干擾。”
博凱意識到眼前的技術挑戰不僅僅是修復神經,還要在複雜的自主神經網絡中保證每一個信號的精準性,而這些細微的延遲和自發反應可能意味着生命與死亡的區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