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聽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些奇怪的觀衆們不懂馬克·勞倫森爲什麼這麼激動,是因爲他們不知道馬克·勞倫森腦子裏在想什麼。
馬克·勞倫森大肆讚揚的可不是最後這一腳傳球和射門,而是在這之前那些看起來毫無意義的傳球和倒腳。那些裏面隱藏着周易的天賦與野心——他在那個時候就開始爲這個進球做鋪墊埋伏筆了。
大家總說足球比賽中的很多進球其實是沒什麼邏輯性的,不少都是運氣的產物,你之前連續傳遞二十腳不丟球,也不能保證最後一腳射門就能破門。
但是這個觀點在周易身上並不是完全正確,有些時候周易就好像是在故意製造進球一樣。
因爲這一點,馬克·勞倫森認爲這個球應該被立在溫布利大球場外的廣場上,供人瞻仰。
只可惜比賽直播的進球重放部分僅從周易漏球轉身開始,導播認爲這就已經是這個進球中最大的亮點了,至於之後手術刀般的斜長傳不過是周易水平的正常發揮,何影的單刀球也是中規中矩。
不過這也不怪導播。因爲在馬克·勞倫森看來,很難通過重放鏡頭來展示出周易的足球藝術和哲學——是的,馬克·勞倫森認爲周易雖然年紀輕輕,但確實已經達到了藝術和哲學的境界——因爲這個進球的緣起可不只是這次到腳,而是更早的那些失敗了的試探,如果沒有那些試探,也就不會有這個進球。因爲在那些試探中,周易一直都在有意識地控制着比賽的節奏和形勢,有意識地引導雙方球員的跑位。
不少球員在形勢瞬息萬變,對抗激烈的比賽中,根本來不及思考,大多數時候都只能依靠身體的本能來做動作。可週易卻自始至終用的是他的腦子,他在不斷觀察和思考,然後在無數種可能中選擇最好的一種。
這是讓馬克·勞倫森驚歎不已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