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聽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反而1950年的失敗被一直牢記。2000年七月十六日出版的《巴西日報》在第一版看出這樣一個大標題:“半個世紀的夢魘:濟濟尼奧認爲1950年的決賽中,烏拉圭採取的是聖貢薩洛卡里奧卡隊曾經使用的戰術……”
報紙用了三個版面重新回憶了五十年前的那場比賽,曾經參與過比賽的人們至今都不能釋懷。濟濟尼奧是當時那支巴西隊中的明星,對烏拉圭採用的戰術感到難以置信,因爲和他年輕時踢球的一支郊區的小球隊卡里奧卡隊採用的打法是一樣的。
馬拉卡納的悲劇困擾着巴西民衆,以至於專門有一個詞:馬拉卡納佐(Maracanazo)。在巴西,爲了紀念馬拉卡納悲劇五十週年,有無數關於描寫分析和評論那場比賽的書出版。
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唯一一本關於巴西1970年世界盃的書是英國出版的,而且只有英文版,巴西國內還看不到……
巴西著名的人類學者羅伯特·達馬塔認爲1950年的決賽失敗“也許是巴西曆史上最大的悲劇,因爲悲劇發生在數十萬沒有任何思想準備的觀衆面前,因爲發生在巴西開始認爲自己是一個大國的時期。比賽的結果讓我們陷入了深淵,陷入了無止境的爲這場令人羞恥的失敗尋找藉口和自責中。”
……
那場比賽的失敗對這個國家、這個國家的人民,對整個社會的影響,現在這支巴西國家隊的成員們不可能不知道,不瞭解。
沒人願意一輩子生活在失敗者的陰影和恥辱中。
沒有人願意像巴爾博薩那樣,只有死亡才能解脫,或者連死亡都不能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