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整容也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可不就是嘛,這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竹蓆科斯利克爲今年參賽片總結的口號是“迷人、正治”。
那本價值5歐元的電影節官方目錄《銀幕》,電影節竹蓆科斯利克以“高度期望”爲題寫了序言。
序言以接近一半的篇幅推薦《顱骨國家》,這是一部反映南·非種族問題的影片。
即便電影節竹蓆科斯利克如此大力推薦,但是參與打分的記者完全不給他面子,不約而同地給《顱骨國家》以一星的最低評分,並把這部電影評爲正治版的《廊橋遺夢》。
這部影片是導演約翰·保曼缺乏把握內容的能力,從而導致題材互相影響的反面教材。
電影節竹蓆大力推薦的《顱骨國家》獲得劣評還不是最難堪的,真正最讓電影節難堪的是:原定作爲開幕電影的《摩托上的日記》臨時宣佈退出柏林電影節,改投戛納電影節的懷抱,《冷山》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臨時候補上場的。
在這種情況下,電影節組委會在2月6號臨時安排放映了另一部講格瓦拉的紀錄片——《與格瓦拉同行》。
在歐洲很多地方,格瓦拉已經成爲對GM精神表示祝願的俗語,而不只是一個名字而已。
電影節過於明顯的正治化題材訴求,令大部分參賽影片顯得爲了正治而正治,過多地關注於題材的震撼性。
關注於說什麼,而不是怎麼說,在表達方面乏善可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