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孝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初的嗩吶流傳於波斯、阿拉伯一帶。
聽其名字就知道,這個樂器是舶來品,因爲古代波斯諾Surnā的音譯正是嗩吶。
直到金、元時期,才傳到中國中原地區,伴隨着各地民歌民謠民樂秧歌戲才流傳開來。
自此後,嗩吶成爲華夏文化的重要音樂符號,承載着太多太多華夏兒女的文化記憶。
嗩吶由哨子、氣盤、芯子、杆子和嗩吶碗五個部分組成。
“這個嗩吶碗,你製作地太小了。”昨晚見到這個半成品後,倪土對甄真兒說到。
作爲嗩吶的擴音器,嗩吶碗是嗩吶製作中難度最大的一個工序。
製作它先要用鐵圓規在厚度零點六毫米的銅片上畫出一個直徑爲一百三十公分的圓,剪出後放置在胎轉機上在中心打一個直徑零點八毫米的小孔。
接着在壓制機上用抹上機油的鐵棍擠壓初步成型。
之後還要將嗩吶碗在淬火爐上三次淬火四次壓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