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臺令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公元前一三二年,歲次己酉。
卦曰:萬物仰屈而起,猶縮收斂。
漢都長安城。
七月流火,暑月已盡。人們終於在天際看見了一痕新月——這意味着舉國爲太皇太后竇氏守喪的期限馬上就要圓滿了。
所謂“守喪”,大概源於遠古一些偶然事件留下的故老相傳。最初可能是某一次先民們衆目睽睽地觀察到的沒了心跳沒了呼吸的“死人”——他應該屍厥了或是其他假死症狀的病人,在要被入土爲安或被焚燒昇天之前神奇地自然甦醒了——也可能是機緣巧合誤打誤撞被觸發救活的。之後的子孫們想當然地都期望過世的親人能創造類似的奇蹟。爲了在它回來的時候能及時接應解救,孝順的就在墓園居住一段時間等待,逐漸形成傳統。
這雖然都是最渺茫的概率,但萬一呢?架不住人們對“復活”“長生”最熱切又神祕的的願望,終究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這些奇怪的理念在現代人看來純屬“無稽之談”,根本不值一哂,但在矇昧時代口口相傳的就是真理,極個別想批駁的,在當下也說不出所以然來服衆。然而每個人生下來一般要由父母懷抱兩年,才能下地生活,加上在孃胎中的一年,攏共差不多有三年。“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這三年的懷抱之恩兒女是應該用守孝報答的。
有漢一代,皇室以孝立國,竇老太后生前更是懿德高風,萬民愛戴,仙逝後自然哀榮無上。她的喪禮採用最高的禮制,下葬後整整三年舉國上下偃樂息舞,清飲淡食,深深地表達着對她的祈禱與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