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臺令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岔道通往的是潁陰侯灌家,竇嬰這裏做的這個決定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
灌家第一代封侯先祖灌嬰,名也有個“嬰”字。諸位看官可能發現過先秦特別是漢初,許多有記錄的猛人叫“嬰”。諸如趙世家程嬰、陳涉大將葛嬰、晏子晏嬰、陳嬰項嬰灌嬰竇嬰夏侯嬰、烈女傳陶嬰、藝文志韓嬰、孺子帝劉嬰……這孩子太苦了,之後叫這名的人就少了。還有齊刷刷叫“嬰齊”的:晉大夫趙嬰齊、魯大夫公孫嬰齊、楚公子羋嬰齊、鄭大夫罕嬰齊、宋人樂嬰齊、衛人孔嬰齊,姬嬰齊田嬰齊焦嬰齊魚嬰齊陳嬰齊等等等等。
有說嬰是“娃兒”之類的詞,遵照“取賤名好養活“的古訓,灌嬰竇嬰大概是可以翻譯灌娃兒竇寶寶什麼的,但奇怪的是往賤裏叫的爲什麼都能名留青史。猥瑣好發育的社會心理流傳過去現在都是存在的,像司馬相如名叫犬子,漢武帝劉徹名劉彘,彘是小豬,現在有戲稱“劉野豬”的,在漢這時期是“大不敬”,要砍八九十次腦袋的。
再有說漢初崇黃老之道,《道德經》雲:”含德之厚,比於赤子”、“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我魄未兆,若嬰兒未孩。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蹊。爲天下蹊,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等。嬰是未經世間俗濁影響的新生兒,類似稱呼赤子——斬白蛇的漢高祖劉邦就自稱“赤帝之子”,漢初的人給自己新出生的兒子起名叫嬰不奇怪,同樣有問題的是,漢前的那些嬰又不太說的通了。
又有《說文》記錄:嬰,頸飾也。從女賏。賏,其連也。所以嬰字的本意是一種頸部裝飾的玉器。衆所周知,傳統文化對玉器有很崇高的看法,莊重大氣,君子的最高表現是”溫潤如玉”。這“嬰”就類似“瓔”,佩戴玉飾,小孩吉祥,進而成材成器。
那頸飾上刻的是什麼可以辟邪祈福?又爲什麼會叫“嬰”,有個說法說這是“九嬰”——能噴水吐火的上古兇獸。《山海經》有所記載,它的叫聲如嬰兒啼哭,而經中所記會做嬰兒哭聲的,大多也是“是食人”。那佩戴鏤刻有大凶物的玉飾來嚇阻小一些的兇物,也是說的通的。
但這《山海經》按認知慣例屬於無稽笑談,諸君姑妄聽之!
話說當年灌嬰追隨着劉邦起兵,驍勇善戰,被任命爲漢軍點騎兵總統領。灌嬰攻齊掠楚,參加過垓下決戰,四面楚歌後更是猛追窮寇,逼得西楚霸王項羽在烏江自刎!
漢高祖建立漢中央政權後,灌嬰憑藉戰功受封“潁陰侯”,授“車騎將軍”銜,隨後相繼參加平定臧荼、韓王信、陳豨、英布反叛的每一場作戰。到呂后去世,灌嬰又因爲擁立漢文帝上位有大功,被提升爲太尉,最後擔任丞相,可以說軍政兩途他都位極人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