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臺令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買臣跟在後面,看灌夫免費過關,縮在漢服大袖裏握着準備的禮金的手微微出汗,終於沒有伸出:“我……我也是奉詔,奉詔祝賀。”
司儀不免黑線,怪事年年有,今天一次就出倆啊?簡直不可理喻不可思議,有點哭笑不得,勉強唱禮:“中大夫朱翁子,奉詔賀喜,裏邊請!”
灌夫與竇嬰快邁進大廳的時候,又聽到司儀發抖的唱禮聲:“雁門都尉易立,奉詔賀喜,裏邊請!”
田府大廳,帷帳器具,無不華麗。武安侯田蚡娶燕王劉嘉女兒的婚宴就設在這裏。廳堂裏已經點起了九盞九層琉璃燈,照得亮如白晝。
古人召開會議或者是舉行酒宴,先放好個席子,席子放在哪裏,你的座位就在哪裏,這個叫做席位。主人在要坐的位置放上一塊席子,就是“主席”,旁邊的就是“列席”!能有“一席之地”表示你已經算是一號人物啦。
正對大門的是首席,如果主人坐了首席,那也就成了主席。如果主人覺得自己不夠份量,那就是最尊貴客人的席位了。左邊次席,右側又次之,兩側次第前前後後地擺設了二百來個席位,中間騰出一大塊場地。
漢代這時候寫字雖然不像甲骨上那麼麻煩,鐵器也更鋒利耐久,但也不是很容易,所以文言文都言簡意賅,然而司馬遷在《鴻門宴》中卻不惜功夫寫下“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等等,極盡其祥地寫出每個人的座次?是因爲這個時代座次的安排,體現是尊卑,是貴賤,更是主人對你的態度,是西楚霸王想要的整個鴻門宴的底旋律。
“禮”真是奇妙的東西,有時人們覺得它不值一個銅板,頂多算個問候語。閩中興化人至今見面第一句往往“汝食未?”在食物匱乏的時代,是濃濃的關懷,全民喫飽撐着的時候,就只是沒話找話了。而在一些時候,卻是比腦袋更重要的事物——面子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