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臺令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只見他坐入證婚席中,在新人進入正堂後,開始將酒倒入酒杯中,待得新人就位。
劉棄疾宣佈:“沃盥。”
隨在新郎身後的“御者”——相當現在的伴郎和跟從新娘的“媵女”——就是伴娘,不過這個時代的伴娘必須是生過兒子的全合人,他們分別爲入席前的新娘、新郎澆水盥洗,不過也就是浸一浸,擦一擦,履行一個儀式。
劉棄疾:“對席。”這要求新人男西女東對席而坐,意指陰陽交會。
劉棄疾拉長了餘音:“同牢。”
等候多時的侍者端上獻牲。這“牢”本是羊圈,後來就指代祭祀或宴享時用的牲畜,其中牛羊豕各一曰“太牢”,羊豕各一曰“少牢”。兩位新人先敬了天地,再同席而坐,同席而食,食同一“牢”的肉,表示夫妻合二爲一,將攜手共度一生。
劉棄疾:“天賜良緣。”
衆賓客齊聲:“好哇!”嚇的心不在焉的灌夫一哆嗦。原來婚禮上每完成一個環節,贊禮人每喊一句吉祥語後,賓客親友衆人齊聲跟着喊一聲“好哇!”俗稱喊四句。這習俗隨着中原地區人民第一次大規模遷移“衣冠南渡”向外擴散,現在在南方一些比較閉塞的地區未被時代同化和滌盪,還保留着活化石般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