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然而漢人的勢力,很快在北齊的政府下抬頭。
<blockquote>
史稱:“高歡時,鮮卑共輕中華朝士,惟憚高昂。歡每申令三軍,常爲鮮卑言;昂若在列時,則爲華言。”然同洋即位,羣臣皆漢、魏衣冠。直至末年,洋乃數爲胡服,微行市裏。則知文宣時齊朝早已漢化。又齊文宣誅諸元二十五家,殺三千人,餘十九家並禁錮,嗣又大殺元氏,魏後竟無遺種,亦爲漢人得勢一因。【其後隋文帝盡殺宇文子孫,無遺種。】
</blockquote>
楊愔尤稱當時經學名懦,【一門四世同居,昆季就學者三十餘人。】事高洋,時稱“主昏於上,政清於下。”【常山王高演殺楊愔,高殷(廢帝,母李皇后,趙郡李氏女。)見廢,亦當時胡、漢界線相爭之一幕。】
李鉉、邢峙、【齊文宣詔授太子經。】馮敬德、【武成爲後主擇師,命爲侍講。】馮元熙,【敬德子,以孝經授緯太子。】皆以經學爲帝室師。【史稱:“孝昌之後,海內淆亂,四方學校,所存無幾。至於興和、武定之世,寇難既平,儒業復光。”其間相去不過十年。】後魏崔亮年勞之制,至是見革。
<blockquote>
後魏自張彝見殺,武官皆得依資人選,官員少而應調者多。崔亮爲吏部尚書,乃奏爲格制,官不問賢愚,以停解日月爲斷,年月久則先擢用,世謂之“停年格”。魏之失人自此始。高齊自高澄、袁韋修、楊遵彥、辛術相繼掌大選,頗革魏弊,而辛術管庫必擢,門閥不遺,衡鑑之美,尤爲見稱。
</blockquote>
士人爲縣,尤見齊政漸上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