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官吏在政治上的責任,現在又明白的重新提出。
而當時官吏的任用,尤能打破歷來氏族門第的拘絯。
<blockquote>
六條之四曰“擢賢良”,其言曰“自昔州郡大吏,但取門資,不擇賢良。夫門資乃先世之爵祿,無妨子孫之愚。今之選舉,不限資蔭,惟在得人。”
</blockquote>
於是以前的官吏,爲門資所應得;而此後的官吏,則將爲民衆負責任。此種意識,不可不說是當時一個極大的轉變。
<blockquote>
北史盧愷傳:“自周氏以降,選無清濁。愷攝吏部,與薛道衡、陸彥師等甄別氏流。”又北史陸彥師傳:“轉吏部侍郎。隋承周制,官無清濁,彥師在職,凡所任人,頗甄別於士庶。”蓋北周僻在關西,洛陽鮮卑貴族,去者無幾,故蘇綽得教宇文泰打破門第,拔才任用。如此,則鮮卑族自見湮沉,漢人自見騰驤,實爲北周漢化一更要關鍵。【隋文非有大功盛業,而北周大臣如韋孝寬、楊惠、李德林、高炯、楊穆,皆翕然歸奉,此恐亦有種姓之見存。】至隋時,政治轉換,已上軌道,故盧愷、薛道衡等重提士庶之別,此並非反對北周之制,實爲依照蘇綽用意,作更進一步之甄別也。
</blockquote>
周禮是他們政治理論的根據,一時君臣皆悉心討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