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魏元忠雲:“師行必藉馬力,不數十萬不足與虜爭。”時即“步軍皆有私馬”。【舊唐書高仙芝傳。】杜牧謂:“冀州產健馬,下者日馳二百里,所以兵常當天下。”【罪言。】郭子儀謂:“吐蕃之來,稱四節度,將別萬人,人兼數馬。臣所統士不當賊四之一,馬 不當賊百之二。”
</blockquote> <blockquote>
唐自失河隴,失冀北,而惟恃歲市回鶻之羸馬,則國力亦遂不競。鹽鐵論:“一馬伏櫪,當中家六口之食,亡丁男一人之事。”宋代產馬地皆歸隨、廈,中原畜馬費不貲,而氣不高肅,地不寬曠,水草不豐,馬不肥健。唐、宋國力進退,此亦一因。
</blockquote>
然國運展擴,亦有其相當的限度。中國以農立國,地兼寒、溫、熱三帶,國內貿易足可自給,國外通商非必需。往往以我日用品易彼奇珍異玩,徒足引起國內之貧富不均,以及風俗之奢華。而於整個國民生計,無大補益。故對外戰爭,除防止侵略外,常無所利。【殖民、通商皆非當時所急需。】時惟因國力豐盈,往往易於激起君主之好大喜功,而流於窮兵黷武。 【煬帝即因此失敗。太宗之伐高麗,亦因超過國防戰爭之外,魏徵、李大亮等均有諫諍。】弊中國以事四夷,已爲高宗、武后以來一輩人所不滿。【神功元年狄仁傑上疏,請捐疏勒等四鎮以肥中國,又請罷安東以實遼西;停江南之之轉輸,慰河北之勞弊。事並不行。】
<b>至玄宗時,國內益臻安富,而朝廷之對外經營,亦益趨積極,於四邊境置十節度經略使。</b>
<b>
</b>
<ol> <li><b>安西節度使</b>【今新疆庫車。】 撫寧西域,統制龜茲、焉耆、于闐、疏勒四鎮。兵二萬四千人。
</li> <li><b>北庭節度使</b>【今新疆孚遠。】 統瀚海、天山、伊吾三軍,防制突騎施、【西突厥別部。】堅昆、默啜。兵二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