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翰林學士除爲講官、史官、修書、視草等規定的職務外,如議禮、審樂,定製度、律令,備顧問,諍得失,論薦人才,指斥奸佞,以常獲從幸,尤見親密,實多有匡救將順之益也。
而一輩翰林學士,又因並不負有行政上實際的責任,【無專掌,無錢穀簿書之煩。明代翰林亦無青詞齋文等無聊文字之應酬。當時稱之爲“玉堂仙”。一甲三人爲“天上生仙”, 庶吉士則“半路修行”也。】而望榮地密,從容中祕,得對古今典章沿革,制度得失,恣意探討,以備一旦之大用。而庶吉士以英俊後起,亦得侍從臺閣,受一種最名貴而親切的教育。實在是國家培植候補領袖人才之一種好辦法。【庶吉士亦得建言白事。】
在貴族門第的教育【此種教育,對於政治傳統,特有關係。】消失以後,在國家學校教育未能切實有效以前,此種翰林院教習庶吉士的制度,實在對於政治人才之培養,極爲重要。【國子監歷事生則與翰林院庶吉士並行並濟。】
<blockquote>
元代許衡罷中書,爲國子師,所教習蒙古族人侍御貴近子弟,其後皆爲重臣。明制實模仿於此。
</blockquote> <blockquote>
洪武六年開文華堂肄業,太祖謂宋濂等曰:“昔許魯齋諸生多爲宰相,卿其勉之。”可證。翰林院制度後爲清代所沿襲。清代政治上人物以及學術上之貢獻,由此制度助成者,尚不少也。
</blockquote>
<b>(三)其它</b>
明初又厲行察舉之制,【罷科舉者凡十年,至十七年始復,而薦舉之法仍並行不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