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印章摹刻,遠始秦世。石經移寫,則起東漢。此後釋、道兩教之刻印符咒圖畫,蓋爲印章摹刻與雕版印刷之過渡。最初雕版印書,應始唐代。格致鏡原引陸深河汾燕間錄謂:“隋開皇十三年十二月八日敕廢像遺經,悉令雕版。”葉德輝書林清話雲:“陸氏此語,本隋費長房歷代三寶記,其文本曰:‘廢像遺經,悉令雕撰。’意謂廢像則重雕,遺經則重撰耳。後世或據陸語謂雕版印書起於隋,非也。”今存最初雕版書籍,爲敦煌石窟發現之金剛經,卷末雲鹹通九年造。
</blockquote>
其事正於世族門第之衰落,交代迭起。
<blockquote>
柳玭(pín)家訓序:【葉夢得石林燕語引。】“中和三年在蜀,閱書肆所鬻(yù)書,多陰陽、雜記、占夢、相宅、九宮、五緯之流,又有字書小學,率雕版印紙,浸染不可曉。”【又國史志:“唐末益州始有墨版,多術數小學字書。”】是當時刻書,多爲通俗利貧,略同佛、道兩教之傳播佛像符咒。故家世族,經典大書,尚無刻本。至五代毋昭裔【蒲津人。】先爲布衣時,常從人借文選、初學記,多爲難色。昭裔嘆曰:“恨餘貧,不能力致。他日稍達,願刻版印之,庶及天下學者。”後爲蜀相,乃命工雕版此二書,復雕九經、諸史。西蜀文字由此大興。【事見陶嶽五代史補,又王明清揮麈(zhǔ)錄。】
</blockquote>
大興則在五代。
<blockquote>
舊五代史:“後唐 明宗 長興三年,宰相馮道、李愚請令判國子監田敏校正九經,刻版印賣。”【王明清揮麈錄餘話雲:“後唐平蜀,明宗命太學博士李鍔(è )書五經,仿蜀中製作,刊板於國子監,爲監中印書之始。”明清家有鍔書印本,五經存焉,後題長興二年也。】五代會要:“周 廣順三年六月,尚書左丞兼判國子監事田敏進印板九經書:五經文字、九經字樣各二部,一百三十冊。”
</block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