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初升的太陽 (第1/6頁)
基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b>——第一次內戰爆發(1642~1643)</b>
<b>埃塞克斯仍然按兵不動,他寫信給上院,希望能再與國王嘗試議和,若不然,他就正式履行他的職責,以武力解決問題。如果他的信能早到幾天,也許會大受歡迎,可現在形勢發生了變化。6月16日,貴族們聽說連打敗仗,就堅稱他們願意效忠國王,並準備了新的議和條款;下議院議員們卻不是這樣,他們的憤怒多於灰心。</b>
<h3>國王的諾丁漢起兵</h3>
<b>國王得知議會的各種安排後,也從舉棋不定的猶豫中掙脫出來,表現出更大程度的堅毅。王后從荷蘭運來了爲數不多的武器軍火,但答應會運更多過來。國王派出招兵的人,在西北各郡取得了一些成功。朴茨茅斯守將戈林起義效忠國王。全國各地都有保王黨起事,他們強行進入議員和他們朋友的家宅,劫奪錢財馬匹軍械,送到約克。查理覺得這樣違反秩序的行爲有損他的事業,便要抑制他們,但又要激發保王黨的熱心,就親自巡行約克、萊斯特、德比、諾丁漢與林肯等郡。每到一處,他都感謝貴族的忠誠,親切地與平民談話,宣佈他恪守本國法律,篤信本國宗教。演說過後,鄉紳們防守莊園,市民們重築城牆,民團每天操練,一切都預示着戰爭即將到來。在國內很多地方,戰爭都處於一觸即發的狀態。雙方對壘過幾次,也流過血,不過與其說是戰爭反而更像打架。國王曾進攻赫爾和考文垂,未獲成功,卻給議會落下口實,說國王先發起衝突。雙方都怕對方說自己先開戰,儘管已準備犧牲一切來維護權利,可都害怕對未來負責。8月23日,查理終於決定正式號召他的人民武裝起事,在諾丁漢舉起國君的旗幟,旗上寫着口號“該撒的東西應還給該撒”[ 出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第22章,第21節;又見《馬可福音》,第12章,第17節;又見《路加福音》,第20章,第25節。</b>
<b>]。國王在諾丁漢等了幾天,盼望國人熱情響應,結果卻無人前來。議會在離北安普頓十多英里遠的地方建立軍隊,有幾團人。保王軍少將雅各布·阿斯特利爵士擔心國王的安全,和幾個樞密顧問官一起力勸國王再同對方談判。國王卻說道:“怎麼,還沒開戰就先講和!”但他們認爲國王兵力單薄,堅持言和。8月25日,派了四個代表前往倫敦,卻毫無所獲,下院甚至不許他們傳口信。9月中旬,國王離開諾丁漢。他雖不願意離倫敦更遠,但由於西方諸郡更支持他,於是將大本營駐紮在什魯斯伯裏。</b>
<b>埃塞克斯伯爵上任一個多星期了,9月9日,他從倫敦出發,很多羣衆擁着他,在空中搖着代表他家族的橘黃色旗子。他到達北安普頓,那裏已經聚集了近兩萬人。他奉命傳遞一份請願書給國王,勸國王回倫敦。國王若不聽從的話,他可以跟隨國王,無論走到哪裏。議會指示:無論使用任何方法,都要盡力拯救國王的兩個兒子威爾士親王與約克公爵,脫離那班背信棄義的樞密顧問官們,送交議會。</b>
<b>請願書最終未能遞交,因爲國王宣稱,他決不肯從叛逆手中接受請願書(10月16日)。國王在什魯斯伯里加強了力量,恢復了自信。許多新兵終於從西、北兩方趕來,他奪取幾郡民團的軍械(這幾郡略有抵抗),以裝備新兵。議會送到愛爾蘭的裝備要在切斯特登船,也被國王截下。各地天主教徒和鄉紳都給他送來錢財,他的黨徒也祕密從倫敦送錢出來。現在,他麾下約有一萬兩千人。他的外甥魯珀特親王[ 弗雷德裏克五世和伊麗莎白的次子,波希米亞的國王。伊麗莎白是查理一世的姊妹。</b>
<b>],9月初從德國帶來馬隊,一來就蹂躪鄰近地方,得到了擄掠殘殺的惡名。埃塞克斯緩緩前進。9月23日,他到達伍斯特郡,離國王不過十多英里,卻在這裏待了三個星期,還未採取任何行動。查理見敵軍按兵不動,自己打了幾次小勝仗,局勢略有改善,就大膽起來,決定前往倫敦,爭取一擊結束戰爭。國王出發後的第三天,埃塞克斯回師追趕國王,保衛議會。</b>
<b>於是,倫敦一片騷動,沒人料到這樣突如其來的危險。保王黨剛開始有所行動,人民就很恐慌,但這種恐慌很快變爲憤怒。議會行動堅決,充分利用人民的憤怒,立刻採取防衛措施來反抗國王,並對保王党進行嚴厲打擊。他們派人查看城裏城外的馬廄,凡是合格的馬匹都被徵爲軍馬;又發動熱心市民匆匆築起許多堡壘,大街上有鏈條攔阻,堆放了許多障礙物;民團終日操演,一接到號令就可以出發。</b>
<b>10月24日早上,從倫敦幾英里外的阿克斯布里奇傳來一個消息,說兩軍已經交戰,議會軍隊大敗,很多軍官或戰亡或被俘。據說消息來源是一個蘇格蘭人——詹姆士·拉姆奇爵士,這位騎兵上校在逃經該鎮時傳出消息。幾乎同時,又傳來一個大不相同的消息,說埃塞克斯打了一個大勝仗,國王的殘軍紛紛敗走,軍隊正派人奮馬揚鞭趕來倫敦,報告這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