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新的征程與舊的羈絆 (第2/3頁)
愛喫油燜黃豆的董亞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陳浩有些猶豫,他看了看身邊的小萱,小萱雖然心中有些不安,但還是點了點頭說:“浩哥,如果林悅姐能對項目有幫助,我們應該歡迎她加入。”陳浩感激地看了小萱一眼,然後對林悅說:“林悅姐,謝謝你願意回來助力項目,我們很歡迎你的加入。”
林悅重新加入團隊後,確實帶來了很多新的思路和資源。她與國外的專家團隊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爲項目引進了一些前沿的智能建築技術和創意展示方案。但在工作過程中,陳浩還是能感覺到林悅和小萱之間那微妙的緊張氣氛。
有一次,在討論場館的文化展示區域設計時,小萱提出了一個以本地民俗文化爲主題的創意方案,她興奮地向大家介紹着自己的想法:“我們可以打造一個民俗文化村的場景,將傳統的手工藝品製作、民間舞蹈表演等元素融入其中,讓遊客能夠親身感受海深市的民俗魅力。”
林悅聽後,微微沉思了一下,然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小萱的想法很有創意,但我覺得我們可以將視野放得更寬一些,不僅僅侷限於本地民俗文化,還可以結合國際上一些類似的成功案例,打造一個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展示平臺。這樣可以吸引更多國際遊客的關注,也更符合科技文化節的國際化定位。”
小萱有些不服氣地反駁道:“林悅姐,我們是在海深市舉辦活動,當然要突出本地特色,如果過於追求國際化,可能會失去我們自己的文化根基。”
陳浩連忙打圓場:“你們倆的想法都有可取之處,我們可以綜合一下。在突出本地民俗文化的基礎上,融入國際多元文化元素,打造一個既有地方特色又具國際視野的文化展示區域。”
在陳浩的調解下,兩人暫時放下了分歧,繼續投入到工作中。但陳浩知道,這種微妙的關係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影響到項目的進度和團隊的氛圍。
隨着項目的深入,技術難題也接踵而至。智能建築材料的研發和應用遇到了一些問題,導致場館的變形功能無法達到預期效果。陳浩和團隊成員們日夜奮戰在實驗室和設計室之間,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林悅憑藉自己在國外學習的知識和經驗,與智能科技研發人員緊密合作,經過多次試驗和調整,終於找到了一種新的材料組合和技術方案,成功解決了場館變形功能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