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挑戰中央 (第2/10頁)
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古公亶父帶着自己的家屬走了,一直來到了陝西,百姓們也都追隨他去了陝西。在那裏,周圍的部落們知道古公亶父十分賢明,也都過來歸附。於是古公亶父修建城牆,建立官府,爲民服務。說起來,算是真正的公僕。
古公亶父的大兒子叫太伯,二兒子叫虞仲,小兒子叫季歷。季歷的兒子叫姬昌,大家都看好他。於是太伯和虞仲爲了把王位讓給季歷,雙雙逃往南方,後來建立了吳國,成爲吳國國君,這是後話。
後來季歷繼位,季歷之後是姬昌,也就是周文王。周文王發明了“周易”。據專家考證,這是自古以來最偉大的預測學,現在世界上有許多“周易”研究會,夜以繼日地想搞懂幾成。在可預見的將來,這個研究還將繼續下去。沒有“周易”,後世的帝王連墳地選在哪兒心裏都沒譜兒,也就沒有今天看上去宏偉壯觀的這陵那陵,甚至連故宮都可能蓋得亂七八糟。所以,周文王的出現,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
周文王可沒有他爺爺那麼慈悲,先後多次討伐戎狄,讓鬼子聞風喪膽。
文王之後,武王滅了商朝,建立周朝。
需要提醒的是,據傳文王有九十九個兒子,後來分封各地,成了許多姓氏的祖先。在漢族常見的姓氏中,大約有一半是出自文王后代。或者說,當今的中國人,幾乎人人身上都流着周文王的血液。
讀到這裏,大家最好保持恭敬的態度。
舉個例子,當年國共兩黨打得不可開交,毛澤東、周恩來與蔣介石、宋子文(本姓韓)形同水火,其實若是大家坐下來敘敘舊講講歷史,就會發現大家都是周文王的子孫,甚至周恩來和蔣介石還都是周公的後代,大家本是一家人。
所以,經常講講歷史,是有利於社會和諧的。
【周朝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