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資本主義”齊國 (第2/9頁)
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早把統計學原理應用在政府管理中的,一定是管仲了。
中國國家統計局是不是該供奉一座管仲的雕像?我看行。
【第十二,規劃和計劃】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管仲是一個規劃的高手,因此總能在困難來臨之前做好準備。
“春天只有二十五天可以耕種,因此,這二十五天一定要還給老百姓。否則,就會出問題。”管仲看問題歷來是這麼一針見血,他的原則是國家不能耽誤農時。
可是,又有別的問題。
農民豐衣足食了,他們就會看輕爵位,就不願意爲國出力。怎麼辦?
管仲的辦法是,耕種的時候政府貸款給他們,秋收的時候用糧食抵貸款。等糧食漲價的時候,讓老百姓繳納兵器,給他們相應價值的糧食。這樣,兵器有了,而由於糧食的差價,國家又賺了,老百姓又虧了,而他們無話可說。這樣,所謂的豐衣足食又有點僅夠花銷的意思了,大家對爵位又有了興趣。
按照糧食的收成,國家每年應該有十分之三用於儲蓄,三年下來就儲備了一年的糧食。當遇上天災沒有收成的年份,國家就修建宮室樓臺——政府辦公大樓,僱用老百姓,給他們就業的機會。所以,修建宮室不是爲了要好看,而是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的需要。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擴大內需,增加就業,利用這樣的形式來把國家的錢分給大家。二戰之後經濟大蕭條時期,美國就這麼幹過。
那種不分春夏秋冬都在大興土木的君主,有錢就蓋豪華大樓的政府部門,他們根本就不懂得規劃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