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〇章 越亡 (第1/14頁)
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怨毒之於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於臣下,況同列乎!向令伍子胥從奢俱死,何異螻蟻。棄小義,雪大恥,名垂於後世,悲夫!方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志豈嘗須臾忘郢邪?故隱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史記·伍子胥列傳》
吳越春秋的歷史,就是一部復仇史。
仇恨的力量是超乎想象的,就像上面太史公所說的“怨毒之於人甚矣哉”。從巫臣到伍子胥到伯嚭,再到夫差、勾踐和白公勝,仇恨是他們前進的動力,報仇則是他們奮鬥的目標。
在這個報仇的過程中,忍受屈辱成爲一種歷練,伍子胥過昭關,沿街乞討;勾踐養馬嘗糞,臥薪嚐膽,都成爲千古傳奇,所以太史公說“故隱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但是,仇恨往往令人失去理智,失去判斷,失去更遠大的目標。
吳國,在幾個仇恨者的幫助下迅速崛起,但是崛起的只是軍事,這爲他們窮兵黷武創造了條件,也就爲他們的滅亡創造了條件。
迅速崛起,快速滅亡,吳國經歷的是一個“快餐式”強國過程,之後灰飛煙滅。
那麼,越國呢?在仇恨中強大起來的越國呢?
越國也無法逃脫這樣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