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邊小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早在戰國秦漢時期,《內經》、《神農本草經》、《難經》等着作中都有關於膏藥的記載,《內經》中記載了一種豬脂膏之類的軟膏,稱之爲“豕膏”,用於塗治腋部小潰瘍。
唐、宋時期,醫藥大爲興盛,膏藥的種類隨之越來越多,治療的範圍也越來越廣,有的用於跌打損傷的止痛散淤,有的用於膿腫癤子的“抽膿拔毒”。
晉代葛洪所着《肘後備急要方》中有用豕脂、羊脂等與藥料煉製膏劑的記載;同一時代龔慶宜着的《劉涓子鬼遺方》和齊·諸澄着的《褚氏遺書》中對皮膚科用藥方面均有重要發展,其中有多種“薄貼”的記載,已較廣泛地應用皮膚吸收良好的動物脂肪作爲軟膏基質。
唐代醫聖孫思邈着的《千金翼方》載有“烏麻膏”方,其組成有生烏頭、麻油、黃丹及蠟。製法爲“內油銅器中,微火煎之,至明旦看油減一分,下黃丹,消盡;下蠟令沫消以膏成……”由此可見,當時已有了製備膏藥的方法。
宋代,由陳師文等撰、大宋朝廷頒佈發行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丸、散、膏、丹等中成藥已趨完善。現在風靡寰宇的西醫一百多年前還在靠放血治病的時候,五六百年前的大宋帝國就完成了國家醫藥局和醫療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對今天的混亂的醫療體系,簡直就是一個令人惋惜的諷刺!
國醫源遠更流長,
洋技百載今逞強。
三國名醫開顱腦,
刮骨療毒下棋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