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邊小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還有一支國民黨的潰兵,也來到了緬甸金三角地區。
解放戰爭末期,國民黨軍節節敗退、大勢已去。但仍然有一些國民黨軍官不甘認輸,他們與蔣介石一樣,都想着“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時刻準備東山再起。尤其是大多數非嫡系精銳的國民黨軍,都被蔣介石留在大陸自生自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爲謀求生路,國民黨第8軍237師709團少將團長李國輝,便帶着一千餘殘兵敗將,從雲南的西盟佤山,撤往西南境外的緬甸,以此躲避解放軍的圍追堵截。他們還並不知道已經淪爲了蔣介石的“棄子”,仍然妄想着通過暫時的退守等待時機,在合適的時候“反攻大陸”。
當李國輝率部到達“金三角”時,遇見了國民軍第26軍278團副團長譚忠,率領的六百多潰兵,並陸陸續續找到了在緬甸車佛南,流亡多年的原中國遠征軍,第6軍93師兩百多人,糾集成一支多達一千五百餘人,大規模潰敗部隊。
此時的國民黨政府,早已自身難保,沒有多餘的精力去管他們,以形勢危急、無力支援爲由,向他們匯去了五萬泰銖,讓他們自行解決出路。
這支部隊對蔣介石忠心耿耿,李國輝決定,在金三角建立起一個,長期駐紮的武裝根據地,以隨時策應蔣介石的“反攻”行動。
於是,這三支潰兵合併起來的隊伍,便由李國輝擔任總指揮,譚忠擔任副總指揮。大家積極利用那五萬泰銖的“經費”以及軍中剩餘的物資,修建起一個像模像樣的營地,並大肆招兵買馬。很快,一些滯留在大陸的國民黨殘兵或土匪,便聞聲偷渡而來,將這個潰兵隊伍,迅速擴充到3000多人。
爲了養活手下三千號人,李國輝開始對部下進行分工,戰鬥力強的人,負責警衛備戰,爲“反攻”做準備。會種田的搞農業生產,會做飯的搞後勤保障,那些頭腦機靈的,則負責給基地賺錢,爲商人護送物資,幹起種毒販毒的暴利行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