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死裏逃生的李世民回到軍營時,渾身上下沾滿塵土,守軍認不出他,差點放箭把他射殺。李世民摘下頭盔大聲呼喊,守門士兵才認出這個“土人”原來是他們的秦王。
“慈澗突圍”的一幕充分展現了李世民作爲一個軍事統帥過硬的個人素質。這種素質絕對與地位無關。如果李世民不是大唐王朝的二皇子,而是普通的一個小兵,那麼憑他自己的本事,估計很快也能從一個小兵幹到一個將軍。
同時我們也發現,李世民指揮的軍隊之所以能成爲一支所向無敵的鋼鐵之師,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爲他每戰必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其勇氣和膽識才得以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並且極大地感染每一個士兵,讓他們變得跟他一樣無懼死亡。
換言之,要想打造一支鋼鐵之師,統帥首先就必須具備克勞塞維茨所說的那種“真正的鋼”。
次日清晨,對整個戰場地形已經瞭若指掌的李世民親率五萬步騎進攻慈澗,王世充怯戰,撤出慈澗,退守洛陽。李世民隨即命各路兵馬迅速縮小包圍圈:史萬寶自宜陽(今河南宜陽縣西)進軍,佔領龍門(洛陽城南);劉德威穿過太行山,南下進圍河內(今河南沁陽市);王君廓自洛口(今河南鞏縣東)出兵,切斷洛陽的糧食補給線;黃君漢自河陰(今河南孟津縣北)出兵,攻擊回洛倉城(今河南偃師市北);最後李世民親率大軍屯駐於北邙山下,營陣相連,從北面威逼洛陽。
眼見唐軍大兵壓境,王世充屬下的洧州(今河南扶溝縣)長史張公謹與刺史崔樞隨即作出了他們人生中最重大的一次抉擇——獻出州城,向李世民投降。
這個張公謹日後成了秦王府的一員得力干將,在武德九年(公元626年)追隨李世民參與了玄武門之變,並在政變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後來成爲“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八月初,鄧州(今河南鄧州市)的一些豪強也發動暴亂,逮捕了當地刺史,舉城投降唐軍。
八月十四日,黃君漢出兵攻克了回洛倉,俘獲鄭軍將領達奚善定。王世充急命長子王玄應與將領楊公卿等人反攻回洛,但幾次進攻都被黃君漢擊退,只好在回洛城的西面修築了一座城堡,派重兵駐防,抵擋黃君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