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權力的正室與偏房之爭 (第1/9頁)
宗承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洪武三年(1370年),隨着李善長的離開。中書省的權力結構也隨之發生變化,這時候中書省右丞是楊憲,左丞是汪廣洋。汪廣洋本來是中書省的參知政事,曾經被朱元璋外放到陝西鍛鍊了一段時間,也算是有基層工作經驗的京官。中書省最高官職是左丞相,其次是右丞相,然後依次是左丞、右丞、參知政事。
由於左丞相李善長致仕退休,擔任右丞相的徐達又常年戍邊在外,左、右丞相皆成虛位。如此一來,身爲左丞的汪廣洋就理所當然地成了中書省真正的當家人。
朱元璋在中央權力核心地帶的中書省佈下汪廣洋和楊憲這兩顆棋子,有他的利益考慮。
兩人都是獨立於淮西集團和浙東集團之外的無黨派人士,不屬於帝國權力集團的“正室”,只能算是權力“偏房”。朱元璋讓楊憲進入中書省本來是想用他來制衡李善長,但是楊憲後來的表現超出了朱元璋的掌控範圍。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只好把寶壓在了汪廣洋的身上。朱元璋將汪調任中書省左丞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讓汪廣洋挑起中書省的大梁;二是用汪廣洋來掣肘楊憲。
可汪廣洋並不願意做別人手中的提線木偶,哪怕提線的人是洪武皇帝朱元璋本人。汪廣洋進了中書省,並沒有如朱元璋所期待的那樣去壓制楊憲。汪廣洋在這裏玩了一把“無爲而治”的策略,平日裏不管不問,大事小事任由楊憲去處理。
權力遊戲有時候就像是小孩子玩的蹺蹺板,汪廣洋在這一端不作爲,就會導致楊憲在另一端大作爲。如此一來,帝國的權力蹺蹺板豈有不跑偏之理?
楊憲識破了朱元璋的權力博弈手段,他開始堂而皇之地針對汪廣洋。想要抓汪廣洋的把柄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爲汪廣洋平日裏表現得謹小慎微。儘管如此,楊憲還是找到了破綻,他彈劾汪廣洋不孝順母親(奉母無狀)。這一招看似簡單,實則非常致命。明朝標榜以孝治天下,一個文官如果不遵守孝道,就是不聽聖人言,就是全民公敵。
汪廣洋就這樣被削職爲民,放逐還鄉了。楊憲覺得還不過癮,便再次向朱元璋奏本。於是處分再度升級,汪廣洋被打發到了當時的蠻荒之地海南去反思過錯了。
楊憲與李善長結下樑子,除了權力上的利害關係,還有一個私人原因,那就是楊憲的胞弟中書省參議楊希聖曾經因事得罪李善長,遭到罷黜。楊憲對此一直耿耿於懷,早就在尋找報復的機會。
他曾經不止一次地在朱元璋面前進言:“李善長無大才,不堪爲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