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皇位是塊難啃的硬骨頭 (第4/4頁)
宗承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要知道在朱標死的時候,朱棣前面的兩位皇兄朱樉和朱棡還是活蹦亂跳的,而且這兩個皇子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即使朱元璋立朱棣爲帝位繼承人,他們兄弟倆也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的。如果朱元璋立了朱棣爲皇太子,那麼在其百年以後,朱棣的兩位兄長肯定會兵戈相向。其他的皇子藩王暫且不說,單是這兩位手握重兵的藩王,就足以讓天下大亂。
歷史要是真發展到那一步,西晉末年“八王之亂”似的大劫難就會重演。朱元璋苦心經營的大明江山就會變得岌岌可危,這當然是朱元璋最不願意看見的一幕。
所以,朱元璋還是選擇遵循最爲安全的歷代通用的“嫡長子繼承製”,立太子之子爲未來的帝國一把手,這樣也就名正言順,至少沒有爲其他皇子藩王起兵作亂留下藉口。這是朱元璋明智而又無奈的一種選擇,但絕對不算是一個錯誤的決策。
第三種是嫡長子繼承製。古代皇帝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生出的龍子龍孫可能多得連皇帝自己都記不住名字。要想在這些子孫中尋找未來的皇位繼承者,可不是抓個鬮就能決定的,必須得有規則,否則就有可能誘發皇子之間骨肉相殘。
因此,封建統治者們摸索出了在立嫡無望的情況下立庶長子的規則,也就是在自己的所有孩子中立年齡最長的那個爲太子。這種皇位繼承法則的優點在於繼承者的既定性,誰有好運氣最早來到這個世界上,誰將來就當皇帝。嫡長子繼承製可以杜絕皇位繼承所引發的禍端和危機,符合中國古代傳統社會的權力訴求。但這並不意味着每朝每代都能很好地照此執行,恰恰相反,真正落實這種皇位繼承製度的朝代並不是太多。在家國一體化的傳統社會里,沒有比這更好的皇位繼承規則。可以說,最安全的選擇儲君的方法就是這種“嫡長子繼承製”。在這一點上,朱元璋有着更爲清醒的認識。
爲了確保皇權的和平過渡,朱元璋並不願意冒險,他還是做出了最爲理性的選擇。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九月,朱元璋正式冊立朱標太子的兒子朱允炆爲皇位繼承人。
對於選擇朱允炆爲皇位繼承人,朱元璋給出的解釋是:自己開創的大明帝國及其一切章法都是要傳之後世的,如果連他這個開國之君都不遵守自己制定的制度,後世子孫就有了違反祖制的藉口,這就與保證大明王朝長治久安的根本精神相違背,子孫後代的亂與治不僅與他立的祖制有關,而且與他是否率先按照祖制執行有着很大的關係。(自我創天下而以天下傳之庶孳,萬世而下有庶奪孳抗宗者,我開其亂也。亂傳而萬世之傳,足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