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屍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對於李志忠這種表現,大家都能理解,畢竟是主管教練,一手從地方帶起來的運動員。別說是李志忠,就是袁郭華沈運保,包括今天在賽場看比賽的其他國人,哪個方纔不是神經緊繃。
奧林匹克賽場上喧鬧依舊,不過有了這麼一打岔,李志忠心裏一直懸着的那塊石頭,也放下了幾分。
“這半決賽和決賽的間隔時間短,想一直跑出好成績,對運動員和選手的要求太高。蘇祖方纔半決賽這一槍是全力拼了的,決賽恐怕不是那麼樂觀。”見李志忠精神恢復過來幾分,袁郭華也就繼續這開始的話題,繼續探討了起來。
李志忠點點頭,短跑項目看似只有短短的一百米,對體能消耗不大,但事實上從預賽開始,一直到決賽,中間都是三槍到四槍的過程,不但是對運動員絕對速度的考驗,更重要的也考驗了運動員的恢復能力。許多運動員的成績在比賽過程中,其實是隨着比賽的進程逐步呈下降趨勢。
這也就有了很多水平高的運動員在前面一二輪的預賽複賽在佔據了優勢後會放水,這一點從之前的奧運會世錦賽之類的大型比賽,都是有論證過的。
而且從人種學特徵上,也做過類似的研究,黑人的汗腺要比白種人和黃種人要多,皮膚製冷更快,排汗機制更完善。在室溫37.8℃的房間裏,經過一些列的指定動作後,黑人比其他人種的汗水要少一些,直腸溫度也低一些。在高溫中(76.5℃)停留15分鐘,白種人流汗107立方厘米,而黑人流汗170立方厘米。在過熱條件下黑人熱調節功能更強,恢復正常體溫更快。
回到競爭激烈的跑跳類運動上,在體能消耗和恢復黑人選手都能有較高的優勢。這也是無論東非還是西非的黑人選手,在短距離和長距離上都處於壟斷地位的原因之一。
“能走到這一步,已經是意料之外的。”李志忠平復着內心的情緒,目光穿過人員,看着遠處田徑賽場,輕嘆了口氣,“上了賽場,靠天靠地也得靠自己了。”
注:黑人選手分析資料來自中國科技新聞數據庫《關於田徑比賽短跑直道項目時間間隔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