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h2>1</h2>
取代“壬午軍亂”時代的花房來朝鮮的日本公使竹添進一郎,號井井,肥後天草人,是著名的漢學家、文學博士,後爲東京帝國大學教授。曾遊歷中國四川,著有《棧雲峽雨日記》,被譽爲稀世名文。
明治初年,能用漢文書寫文章,是派往中國和朝鮮的外交官的重要資格。因爲直接的筆談要比通過翻譯的交談更頻繁,如果筆跡拙劣、文章不通,就會成爲笑柄。
竹添很自負:我不單會寫漢文,而且是代表日本國的有才能的外交官。
他唯我獨尊,根本不把別人的意見放在眼裏,直言不諱,時常引起物議。雖然是代表日本的外交官,但下車伊始,他就同朝鮮的親日派領袖金玉均格格不入。
當時朝鮮的財政已瀕臨破產,爲重建朝鮮,首要任務就是重建財政。清廷派德國財政專家穆麟德去朝鮮;這是朝鮮第一次僱用“西洋人”。
穆麟德提議鑄造當五錢、當十錢銅幣,以擺脫目前困境,而金玉均則主張籌集外債。他設想,以捕鯨事業及其他權利爲擔保,籌集三百萬元的外債是不難的。在當時,三百萬元並非小數,等於朝鮮一年的收入。
國王李熙採納了雙方的建議。他也許打瞭如意算盤,認爲不管誰成功都好。但結果,雙方都失敗了。
穆麟德是德國駐天津的副領事,頗有海關經驗,可沒有掌握一國經濟大局的才能。由於他亂鑄貨幣,朝鮮立刻成了通貨膨脹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