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火速來天津。”
——想來想去,最後李鴻章決定用簡短的電文,這樣會更爲有效。李鴻章估計袁世凱正在等待着決定性電報。
袁世凱在河南的農村東遊西逛,無所事事,但他一直密切關注時局的動向,尤其是朝鮮的形勢。叔父袁保齡經常寫信給他通告情況。
“世凱的東山再起仍然在朝鮮問題上。”袁保齡總是這麼想。
“旅順來的信真多啊!”袁世凱的妻子說道。
“在旅順我的知己多,當然信就多。”袁世凱從妻子手裏接過來信。
根據中日《天津條約》,中、日兩國都從朝鮮撤回了軍隊。從漢城撤回的清軍,移防旅順。在朝鮮苦樂與共的戰友們現在都在旅順,難怪他的知己要多了。不過,從那裏來的信之所以非常多,主要是袁世凱一個勁兒地給他們寫信的緣故。
袁世凱對別的事情並不掛心,只有朝鮮問題,他不願敗給任何人。一提起朝鮮,就好像聽到自己的名字一樣。
清廷正式決定釋放大院君,是在甲申年的次年(1885年),陽曆9月20日。朝鮮“陳奏使”一拖再拖,終於抵達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