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全是總兵級的。”袁世凱同意了。
倘若提督丁汝昌帶上數名總兵,是很平常的,但是,就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來說,這樣的陣容似乎過於堂皇了。
“這是中堂的有意安排。”袁世凱立刻領會了用意。
選派押送大院君歸國的負責人時,丁汝昌的名字被提出來,李鴻章沒有立刻反對,他一開始就決定起用袁世凱,只是不急於說出。委派丁汝昌的呼聲很高,緊接着便討論了隨員的人選。會議快結束時,李鴻章纔不慌不忙地說道:“剛剛同日本締結了協定,派出以軍人爲首的使節團值得考慮,隨員是軍人還可以,只是首領,在目前,我認爲不派軍人爲好。”
這的確是正確意見,誰也不能反對。那麼,以誰爲首呢?不消說,這個人必須熟知朝鮮情況。只是押送,抽調勤務在身的忙人也不妥當……啊,有了,袁世凱正在家鄉,聽說他母親病況好轉,用他最合適。
於是決定只調換首領,隨員照舊。
率領一批總兵出使朝鮮,朝鮮人對袁世凱的評價肯定會更高。他們會認爲袁世凱很有權勢,這就是李鴻章的用心所在。他巧妙地在人事會議上做了些手腳。
一週之後,以袁世凱爲首的使節團在天津上船。大院君及其長子李載冕等二十餘人,在大沽口改乘軍艦“鎮海號”,開赴朝鮮。
“鎮海號”駛達仁川是陰曆八月二十五日,陽曆10月3日。聽到大院君歸國的消息,漢城沸騰了。穆麟德對閔妃一派要人說:“現在正是同俄國定約的時候。”他想最後說服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