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鴻章的眼睛閃了一下:他怎麼知道?李鴻章馬上就想起自己曾把徐承祖的報告給袁保齡看過,而袁保齡總是把朝鮮的任何事情都告訴給侄兒,因爲袁世凱要以通曉朝鮮爲政治資本。其實,李鴻章也估計到這些消息都會傳到袁世凱的耳朵裏。
“哈哈哈——”李鴻章笑了,“外國政客的意見不一定都對我們有害……讓陳總辦去做,確實有困難。”
擔任總辦之職的陳樹棠過於慎重。“謹厚有餘,才智不足”,這是井上對陳的評價,李鴻章也同意。
這一年(1885年),清政府向外派出公使的有日本、英國、美國、德國、法國、俄國、西班牙、祕魯、意大利、奧地利、荷蘭、比利時十二個國家。曾國藩之子曾紀澤兼任英、俄兩國公使,七月間同劉瑞芬交接,劉也兼任英、俄兩國公使。許景澄兼任德、法、意、奧、荷、比六國公使,張蔭桓橫跨大西洋兼任美國、祕魯、西班牙三國公使。
清政府雖與十二國互換公使,但實際只派出公使四人。四人之中,專任的只有日本的徐承祖,所以徐承祖向李鴻章提出他兼任朝鮮公使,並不奇怪。
“是啊,應當找一個更果斷的人。”袁世凱道。
“讓徐承祖專注於日本吧,朝鮮那裏派一個特別有決斷能力的優秀人物去,已經定下來了。”
“是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