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進駐漢城的日軍,不管軍紀多麼嚴格,不管行動多麼穩當,軍人畢竟是軍人,一個武裝團體絕不會被看成是和平的。日軍從仁川往漢城調動,外國使團和僑民看得一清二楚。在牙山登陸的清軍卻原地不動,所以,他們沒看見,甚至也沒意識到。
而且,即使知道清軍兩千人登陸,用陸奧的話說,外國官吏及商民等“不拘表面上如何,內心裏仍然默認朝鮮是中國的屬國,而且相信這次清政府出兵是依據朝鮮國王的請求”。這確是實情。
陸奧感到遺憾的是,日本把朝鮮當作一個獨立國,兩國間締結了《濟物浦條約》,卻不爲外國所詳知。
誰都認爲朝鮮國王或朝鮮政府絕不會要求日本出兵,相反,清軍出現在他們眼前,他們會認爲這是應朝鮮政府的請求而來的。
他們(外交團與僑民)不問我國政府出兵之名義及其真意如何,錯誤地認爲這是日本政府平地掀起風波,利用時機,企圖侵略朝鮮。因之,他們對中國比對日本更多地抱有同情心。歐美駐朝鮮的外交官、領事官,將他們的推測分別報給本國政府。至於那些商民,更加胡猜亂想,向本國報界宣揚。在日清事件之初,此事必將觸動歐美各強國之感情。
陸奧在《蹇蹇錄》中已經承認國際輿論對日本非常不利。
他深知大鳥公使的處境是十分困難的。在該書中,陸奧還寫道:“大鳥公使所請,雖極穩妥,但……”
陸奧承認大鳥的要求是正當的,但是正如他所說的,目前正處於騎虎之勢。
當然,日本外務省也不斷接到日本駐各國外交官的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