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煙不見兮雲不行,
風不起兮波不興。
那天,黃海風平浪靜。
這次戰役,日本稱之爲“黃海大海戰”,中國稱作“大東溝之役”或“鴨綠江海戰”。
北洋海軍是李鴻章的政治資本,他壓根兒就沒想讓這支艦隊參戰。至於制海權,北洋海軍連想都沒想過。
只把它當作威懾的裝飾品,似乎有些浪費,反正在海上游弋,乾脆用來做運輸工具吧。
9月15日晚,載着一大批陸軍的北洋艦隊從大連灣開出。這一天,日軍對平壤發起總攻,但旅順沒得到通知,艦隊在次日中午到達鴨綠江口——大東溝,由劉盛休指揮的銘軍在深夜全部登陸。
銘軍就是劉銘傳統率的部隊。劉銘傳是李鴻章的同鄉,安徽合肥人,在李鴻章的淮軍中以勇猛善戰而聞名。他同左宗棠不和,便脫離軍務,將軍隊交給了侄兒劉盛藻。指揮權可以繼承,足以說明淮系軍隊的私人性質。後來劉銘傳以文官身份去治理臺灣,三年前又辭掉了臺灣巡撫之職。在朝鮮,中日關係緊張之後,北京朝廷想起了這位勇將,曾下詔召見,但劉銘傳稱病不出。
劉盛藻接受銘軍後,又借服喪之機,將指揮權讓給其弟劉盛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