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鴻章口氣生硬,翁同龢有點兒猶豫了。他預感到,再加申斥,李鴻章會提出共同責任的問題來。於是,他立刻改變話題。
“問問李鴻章:是否可以藉助於俄國?”西太后曾說過。
她非常希望快一點兒結束戰爭,想同李鴻章商量,可否藉助俄國的力量,促成議和。按照翁同龢個人的意見,在陸、海失利的情況下,議和有失中國的臉面,又不能指望得到好處,所以不能同意。要等前線取得一些反攻勝利,再進行議和。他在日記中寫道,如果現在議和,就得不怕舉世唾罵。
“這都是皇太后的懿旨,我只是傳達一下。你的答覆,我也將不置一詞地照樣轉奏。”翁同龢故意添了這麼一句。
“俄國公使因病回國尚未歸任,同他們的參贊倒是不斷來住。俄國對日本侵佔朝鮮非常憤恨,喀西尼伯爵也經常提及。臣以爲,往俄國派一特使也是個辦法。”李鴻章答道。
“依靠俄國行是行,但很難說他們就沒有陰謀。假裝親近,然後佔領東三省……實際上,佔領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嗎?”
“請聖上放心,我敢保證絕不會發生這種事。”
李鴻章一貫是親俄派。當他說保證俄國沒有野心時,臉上露出自信的微笑。
“總之,我是代表皇太后來辦事的。剛纔我已說過,我要把你的話,一字不差地上奏。”翁同龢說完,回北京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