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清政府兩大臣訪日期間,威海衛形勢緊急。
那年除夕是陽曆1月25日,日軍在1月20日攻陷山東榮成,這是進攻威海衛的準備。李鴻章給丁汝昌發電報:“日軍擬除夕、正月初一攻擊我軍,年末、年初不可如例年……奮心血戰。”
1月23日,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伊東祐亨中將向丁汝昌發出“勸降書”,是委託在威海衛海域的英國軍艦“塞萬號”帶去的,用的是英文。開頭寫道:
謹呈一書致丁提督閣下:事局之變,致使僕與閣下互爲敵對,何其不幸!然今日之戰,乃國與國之戰,非個人結仇也。僕與閣下友誼之溫,今猶如昨。
這是一篇有名的勸降書,說中國陸、海軍連敗,絕非君臣某一個人之罪,其原因乃是墨守陳舊政治之弊。而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拋棄舊政治,逐漸崛起。最後,勸誘丁汝昌逃亡日本,以期東山再起。
貴國曾有雪會稽之恥,以成大志之先例。在我國,如榎本海軍中將、大島樞密顧問官,雖舉叛旗,終得赦免,且位居顯要,不屈才幹。戰敗乃舊政治之結果,非閣下責任。應留有餘力,以圖他日……
丁汝昌當然不聽這種勸告,把勸降書原封不動寄給了天津的李鴻章。
這時,李鴻章的電報到了:“如水師之力不支,莫若出海一戰如何?若能取勝,可使鐵甲艦退避煙臺,蓄積戰力……”
因旅順失陷,12月17日朝廷做出決定,查問丁汝昌,被李鴻章反對:“威海衛處於與敵人對峙的第一線,防備最爲緊要,我認爲應當暫緩議處,等有了適當的繼任者,再查問不遲。”
新任欽差大臣劉坤一正指揮江南軍向山東半島轉移,他也認爲“應當暫緩對丁汝昌的處分,令其立功贖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