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反對最激烈的當然是客居北京的臺灣省民,而且有一些人特意從臺灣趕來。他們的運動異常悲壯。
當時李鴻章的最大政敵——兩江總督張之洞從江寧給總理衙門發電報:“恐大學士李鴻章當時傷重昏迷,李經方等人貿然承諾……”
然而,張之洞有什麼好策略嗎?他主張,欲廢除同日本簽訂的條約,必須乞求英、俄等強國的援助,立即締結密約,把新疆數城和西藏腹地割給兩國做報酬。
其實,即使清政府不去懇求,列強也會根據自己的利害來決定是否干涉。
4月23日,俄、德、法三國正式干涉日本領有遼東。帶頭採取行動的是利害關係最深的俄國,自不待言。
三國干涉的結果,是日本不得不放棄佔領遼東的權益,這就是另一段歷史的開端。
正值此時,北京城裏英才鱗集,各地的舉人們參加三年一次的會試。其中,也有像廣東康有爲那樣早就聞名全國的學者。
康有爲號召雲集北京的舉人們:“拒絕批准恥辱的媾和條約,遷都,實行變法!”
立刻有一千三百餘人簽名響應。康有爲把這份請願書投到都察院,這就是“公車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