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能容天下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多爾袞繞道去了濟南府,視察了這一年山東的秋試,也就是鄉試,清軍入關,對人才的招攬是極爲重視的,順利二年便舉行過會試,取了一批進士,明年又是取士的考期,按照體例,本年八月,各省要舉行鄉試,選拔舉人。明清鄉試錄取的人數,通常由朝廷按照各省人口和文化教育水平分配,通常的從幾十名到一百多名不等,每次鄉試,全國舉人的總額約爲一千人至一千二三百人之間,不能再多了。據好事者統計,明朝成化至嘉靖年間,全國鄉試的錄取率維持在4%上下,而隆慶以後的錄取率在3.1%左右,就錄取率而言,舉人可以說是科舉考試中最難的一關,因而也有“金舉人、銀進士”之說。山東人口破壞不多,又是孔孟之鄉,朝廷給了山東120個舉人名額,錄取比例可達6%,這已是格外的恩寵了。
朝廷委派翰林、內閣學士陳名夏到山東主持鄉試,山東布政使衙門則抽調了5名官員負責具體事項,考場內辦事的爲內簾官,主要負責監考和閱卷,例如主考、房官、內提調、內監試、內收掌等;考場外辦事的則稱爲外簾官,主要負責管理考場的事務,如監臨、外提調、外監試、外收掌、受卷、彌封、謄錄、對讀等。八月初六,陳名夏和副主考早早來到考場外和山東布政使抽調的官員們入闈,多爾袞興致很高,主持了入簾上馬宴。宴會之後,內簾官進入考場內分配好的處所,監試官封門,此後內簾官便不再外出,且內、外簾官不相往來,有事只能在內簾門處交談。
山東之地已經平定了數年,不少民衆已斷了故國之念,今年錄取人數很大,各地參考的考生在考場外密密麻麻,足足有兩千人之多。協考兵兵丁對考生們進行了嚴格的搜身,然後考生們按次序進入自己的考棚,兵丁們便會鎖門,不再允許出入。考棚又叫“號房”,是貢院之中一間間獨立的小房間,是考生在考試期間答卷、喫飯和住宿的地方,也就是說每場考試的三天之內,考生們的喫喝拉撒睡,都要在號房內完成,直到考試結束。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號房內的條件很簡陋,通常只有上下兩塊木板,上面的木板做桌子,下面的做椅子,想要睡覺時,則將兩塊木板拼起來做牀。此外,考棚裏還會爲考生準備一盆炭火、一支蠟燭,這是夏天,炭火主要用來做飯。
多爾袞來回在考場裏巡視。鄉試的考試內容,以《四書》、《五經》、策問爲主,同時也考察考生的寫作和思考問題,主要包括考生對於《四書》、《五經》的熟悉程度和理解程度,考生對於詔、判、表、誥等文體是否能熟練運用,同時還會抽取當時的時事政務四五條,要求考生結合經學理論發表議論或見解。在多爾袞的要求下,今年山東秋考的題進行了調整(姚天王覺得四書五經也啥卵用,只能擺擺場子),《四書》、《五經》的內容減少了不少,主要集中在中晚明失政的原因,經濟上的、道德人心上的,軍事上的等等,考生們一會兒若有所思,一會兒奮筆疾書,非常專注。
鄉試共有三場,每場考三天,而且三場考試都要提前一天進入考場,即八月初八日、十一日、十四日進考場,考試後一日出場。多爾袞一直待到了八月中旬,陳名夏等人將優等的答卷呈請多爾袞御覽,多爾袞連着幾日看了考卷,對一個姓孔的考生非常滿意,點了他的解元。放榜的日子,濟南府桂花飄香,士子們人頭攢動,在桂榜前看結果,有些官宦之家或者富戶也派遣了家丁在此守候結果,偏偏孔解元尚未成親,十多個大戶人家競相招婿,還是一個大運河上的鹽商,家財萬貫,家裏就缺當官的人,不惜重金招他爲婿,其它舉人也都名花有了主。
“這招婿之俗,好不熱鬧。”多爾袞饒有興致地看着,“攝政王,這榜下捉婿啊,自宋以來就有了,已成爲府城民俗。”
“喔,有何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