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劍至天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可是陛下,治河終究是要靠地方有司,中樞即便想要插手,那也是有限度的,這也是河政起起伏伏的根源所在。”
“臣附議。”
畢自嚴緊隨其後道:“這道中旨頒佈,臣擔心一點,今後地方上的河政,如若再有任何的問題,恐中樞都很難獲悉,甚至臣講句大不敬之言,倘若某地真出現水患或旱災,地方會出於種種顧慮,而選擇壓下來,而非主動呈報,這對於朝廷,對於百姓,都是莫大的損失啊。”
都是實幹派啊。
看着畢自嚴、王永光二人,朱由校生出感慨,似他們所講的種種,其實朱由校從最初就想到了。
大明的官場啊,並非是和睦的,畢竟官員那麼多,一個人一個想法,一個人一個做法,這也造成官場的複雜性。
官本位的思維,從權力誕生的那刻起,就深深的紮根下來,這是誰都無法改變的,也絕非制度就能杜絕的。
在官場上你想要做些事,不是你想,別人就必須無條件相助,先做人,再做事,人都團結不了,那事就難做成,多少好的構想或政策,遲遲不能推動落實,溯本求源啊,就是觸碰到利益了,所以暗地裏的算計或掣肘,就會一波接着一波出現,這也讓和光同塵在官場極爲盛行。
多做多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