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三國演義也是小說,他代表的就是明代人眼裏的三國,就像現在電視上那麼多瘋狂的古裝片……
在大漢的年代,忠君不是主旋律,當然,幾百年的儒家思想還是留下了無數的繼承者,這就是朱儁爲代表的文人和一些黨人,至於王允,袁紹之類的其實還是士人,他們爲的是自己家族的利益,爲了家族利益可以和姦宦共舞的……
我想這也是袁紹爲什麼在開始承擔做一個家主的責任之前前後後有了很大的變化。
就真正的歷史來說,大漢的權利除了在武帝和光武帝年間曾高度集中到皇帝身上外,大部分時間權利都是在宦官,士人,文人中糾纏……
大家並沒有真正的忠君意識,在那個年代,還遠遠沒有多少人能認識到“民爲本”的民本思想,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士人,因爲在那個年代,就想現在,士人就是知識分子,就是有產階級,他們要錢有錢,要知識有知識,要人才有人才……
士是當時最爲強大的一個階層,說的難聽點,在那個年代,得士人支持者得天下
這就是爲什麼劉秀可以那麼容易得得到天下,因爲他得到了士人得支持……
士族得權利和地位真正被打破是開始在東晉直到大唐帝國唐太宗李世民得選才方案得出臺……
所以說在漢末,要以奴隸之身拯救大漢,那麼豹子必須在各種利益之間進行決擇……,只有無上得權威,才能逼迫士人接受自己,只有團結士人中可以團結得分子,才能讓自己得想法儘可能得展開,這就是爲什麼豹子必須首先忠於大漢子民,忠於大漢朝廷……
士人是大漢真正得終結者,因爲他們得貪婪,所以大漢最後還是忘了,強悍的曹操在自己的屠刀下團結了無數的士人,所以他最強大,但是最後曹魏還是亡於另一個大士人家族“司馬家”也是同理,此所謂成也士人,敗也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