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公元1126年,靖康之亂後,徽欽二帝被掠,傳國璽也被大金國掠走,不知所蹤。
公元1294年,元世祖忽必烈去世,在大都傳國璽忽現於市,伯顏命人購得,璽入大元。伯顏曾將元帝國從各處收繳來的歷代印璽磨平,分發給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建康稱帝,建大明。大元朝廷逃往蒙古草原。
明朝初,明太祖遣徐達入漠北,追擊遁逃的蒙古朝廷,以期得到傳國璽,這是歷史上最後的有關傳國璽的記載,最終還是空手而返。
至此,經歷了一千五百多年風風雨雨的傳國璽就此湮沒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
另:傳國璽文曰“受命於天 既壽永昌”。“漢書”文曰“昊天之命皇帝壽昌”。兩者不同,一般指第一種說法。
另:北宋哲宗時所得的傳國璽當時便有人懷疑是章惇、蔡京造假的。
明清兩代也時有假璽出現。明孝宗曾獲過所謂的傳國璽,孝宗皇帝當時就認爲是假的;清初時,宮內藏有三十九方各色御璽,其中一方被認爲是秦制傳國璽,公元1746年,經乾隆皇帝欽定,證實是仿刻贗品。1924年11月,末代皇帝博儀被逐出宮時,張壁、鹿鍾麟等人仍在追索着傳國玉璽。
“遼史”記爲“大魏受漢傳國之寶”,我以爲應該是“大魏受漢傳國之璽”,唐武則天時改“璽”爲“寶”,應該是那時代改的。
“宋史”記:“寶。秦制,天子有六璽,又有傳國璽,歷代因之。唐改爲寶,其制有八。五代亂離,或多亡失。”又:“魏本紀”中曾記錄在一座毀壞的泥像中得玉璽二,其文皆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其一刻其旁曰“魏所受漢傳國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