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中央警衛部隊可分爲宮廷警衛與京城警衛。宮廷警衛稱南軍,由郎中令光祿勳負責,衛尉統領;京城警衛稱北軍,由中尉執金吾負責,擔任宮殿之外京城之內的日常警備。爲有效地控制全軍,皇帝在中央設置了以太尉爲首的軍事領導機構。太尉名義上是最高軍事長官,但實際只負責軍事行政,並無發兵、統兵之權。
漢武帝時,設置了大將軍一職,逐漸取代太尉而執掌軍權,甚至超越了丞相的權限。但武帝后時置時罷,其實際地位的高下也因人而異。
西漢地方行政體制是郡縣制。長官稱太守,次官稱都尉,太守總管軍民諸政,都尉分治軍事。後者具體負責郡內一切軍事行動,直接統率地方部隊,權力很重。縣級軍事領導機構與郡級相類似,縣令主管一切軍政事務,縣尉分管軍事,職責主要是抓捕盜賊,負責境內警備,對於縣令有一定的獨立性。鄉設遊徼,鄉以下有亭,設亭長,是地方軍事的基層組織。
從漢武帝始,中央對降附或內屬的少數民族,均設屬國以處之。屬國都尉是屬國最高長官,以武職兼理民事,爲漢代軍事體制的又一特徵。爲加強對屬國及邊疆地區的軍事控制,中央還派去一些臨時的武官,稱‘持節都護‘,如西域都護、護羌校尉等,地位相當於內地的太守,構成漢代一種獨特的地方軍事領導機構,同時也是中央政府對邊疆地區進行控制的特殊措施。
西漢兵役與勞役不分,統稱‘徭役‘。成年男子均需服徭役,先是在本郡當一年‘車騎材官卒‘,即郡國兵,進行軍事訓練,獲得必要的軍事技能,然後回鄉務農,成爲國家的預備兵;以後再根據實際需要,或當一年‘戍卒‘,即在邊防軍服役一年,或當一年‘衛卒‘,即在京城警備部隊服役。結束後每年還需在本地服勞役一月,稱‘更卒‘,任務是修營壘、做烽燧、建宮室、陵墓,修河堤,運輸等等。
漢武帝前,車、騎並重,之後,騎兵取代車兵,成爲漢軍的主力兵種。漢匈戰爭的幾大戰役,騎兵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使中國古代騎兵完成了向戰略軍種的轉變,成爲戰爭的主力。
漢軍的編制是部曲制,在領兵將軍之下設部、曲、屯、隊、什、伍的組織系統。部是漢軍中的最高一級編制,部的主管軍官稱校尉,官秩同於太守,出征作戰時受領兵將軍指揮。曲隸屬於部,長官叫軍侯,地位相當於縣令。屯置屯長,隊設隊率,什伍是軍中最基層組織。這套軍事組織體制常年設置,戰時則由朝廷任命將軍予以統帥,出征討伐。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5-07-12 16:11:37編輯過]
-- 作者:謝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