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九月初一,昌邑。
夏侯敦和郭嘉激烈爭執,李典站在一邊,望着怒氣沖天的郭嘉,不禁想到了幾個月前的那場爭吵。
曹操出兵攻打中原引發了很大爭議,而爭議的重點就是攻擊策略。
曹操有自己的全盤考慮,他並沒有攻佔中原的信心,所以他把兵力一分爲四,一部由曹仁統率在東海郯城牽制青州軍,一部由夏侯敦統率北上攻打昌邑,一部由曹洪統率西進攻打睢陽,還有一部由滿寵統率攻打汝南,和淮河南岸的周瑜、曹丕形成夾擊之勢。曹操這種部署很明顯,他無意攻打中原,僅僅是想牽制中原一帶的北疆軍,幫助劉表守住南陽。
荀彧、郭嘉對曹操的部署提出了質疑。徐州兵力如果合成一股,北上攻打中原必有所獲,而且也能迅速幫助劉表在南陽戰場上取得優勢。北疆軍一旦在中原告急,李弘就要撤出南陽戰場,調兵戍守中原。如此一來荊州軍就能北上攻打穎川,威脅洛陽,這反過來又能幫助徐州軍繼續征戰中原。如果長安局勢失控,關中和河北大亂,中原隨即唾手可得。
按照曹操這種攻擊策略,化整爲零,多路出擊,不但無法威脅中原,也無法幫助南陽戰場。尤其可怕的是,北疆軍一旦取得了南陽戰場的勝利,增兵中原,則徐州幾路攻擊大軍都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曹操拒絕接受勸諫,他首先考慮的是保存實力,其次考慮的是防備孫權和周瑜的背後偷襲,其三他不相信劉表。劉表和袁紹可以說是一種人,才大志疏,成不了大事。
曹操知道以自己的實力和徐州這塊彈丸之地,遲早都要被李弘和孫權喫得乾乾淨淨。在目前形勢下要想生存,必須先取得南北對峙的有利態勢,然後乘着劉表和李弘僵持不下之際過江打孫權,佔據吳越之地,憑長江之險和李弘、劉表形成鼎立之勢。這幾年他養精蓄銳,不是爲了打中原,而是爲了打江東。打中原要和強悍的北疆軍對抗,自己沒有勝算。而且中原又是四戰之地,即使打下來了也未必能守住。打江東就不一樣了,孫權在江東的根基尚不穩固,和周瑜也是分庭抗禮,明爭暗鬥,擊敗孫權的機會非常大。
曹操不願把實力損失在中原戰場上,他要等到南北對峙的態勢穩定後,以荊州劉表和益州劉備牽制李弘,然後挑起孫權和周瑜的矛盾,挑起周瑜和劉表的矛盾,把江東引入戰亂。然後自己找個機會堂而皇之地渡江,順勢殺了孫權,佔據吳越之地。
曹操這個想法只有他兒子和幾個兄弟知道,其他人都不知道。他打了十幾年的仗了,如今還在爲生存而苦苦掙扎,他不得不放棄稱霸中原,重振社稷的不切實際的幻想,轉而尋求生存之路。只有生存得到了保障,自己才能想想諸如霸業之類的其它事。自從袁紹死後,一切都變了。當初他趕走劉備佔據徐州是抱着殺回中原的目的,然而,袁紹失敗了,死了,形勢全部變了,自己依舊苦苦掙扎在生存的絕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