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爲了保證有效射程,每一具伏遠弩的弩臂都有碗口般粗細,一丈長短。想要支撐如此笨重的弩臂,整個弩車難免要做得很大。此外,爲了發射方便,車身兩側還各攜帶着一個巨大的箭匣,每個箭匣內所裝鐵羽弩箭不多不少,各自十五枚。全算下來,整個伏遠弩及其配屬部件的重量加在一起,已經不下千斤。
如此沉重的龐然大物,完全靠操弩手們肩拉手推,肯定不可能走得太快。然而整個安西軍大陣的移動速度卻完全以伏遠弩爲標尺,絲毫不以被大食人團團困在起中軍附近的袍澤爲念。從輕騎到具裝重甲,從普通士卒到封常清本人,都跟在弩車之後,踩着鼓點,不急不徐。
偏偏他們走得越慢,匯聚起來的壓力越大。弩鋒所指方向,空氣彷彿凝結成了一個巨大撞車,不斷向對面不遠處的大食黑甲撞去。“轟”“轟”“轟”無聲地衝擊砸得大食人東倒西歪,左搖右晃。
在此無形的重壓下,即便是經歷過上次恆羅斯之戰的大食老兵,一個個也面如土色。上次的戰鬥中,唐軍的大小弩車,也曾經給他們留下了頗爲深刻的印象。但是,那次戰鬥中,安西軍出動的全部弩車加起來也不過是幾十輛,還沒有今天的一個零頭多。更未曾像今天這般,把大大小小的弩車連成片,射擊起來片刻不停。
上次,他們付出一定傷亡後,便可以衝到弩車跟前,令這些龐然大物徹底失去作用。而今天,當龐然大物們排成陣列後,他們卻連衝到弩車前的機會都沒有。
兩相比較,經歷了前年那場滅頂之災,唐人的實力非但沒有減弱,反而大大增強了。無論裝備和戰術,都令他們只能仰視。
非但老兵們如此,站在很遠處負責調度全軍的大食東征聖戰軍主帥艾凱拉木,看到那數以千計列陣逼來的大小弩車,心中也湧起了一股無力感。
如其所願,發出決戰命令後,四下匯攏過來的大食精銳,已經團團將唐人的重甲步卒包裹在裏面,曾經令他膽寒的陌刀陣,在短時間內,再也威脅不到他的帥旗。然而,他的心卻一點點往下沉,越來越重。
此安西軍非彼安西軍,封常清也不是高仙芝。當年的安西軍除了驍勇善戰外,從上到下個個都眼高於頂。根本沒把大食人放在眼裏,更不屑與躲在弩車後邊,完全依靠裝備的優勢來贏取勝利。當年的高仙芝,打仗時完全憑着麾下精銳橫衝直撞,驕傲得像一隻蒼鷹。而今天的封常清,卻是陰險得像一頭狐狸,從戰局還沒開始到現在,幾乎算計好了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