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馮家的力量原本就大過黑俚,如今歸附李唐,馮盎更被封爲和州總管,兼領八州刺史。乍聽之下,羅竇那個‘俚王’的名頭遠勝於馮盎。可問題是,他這個俚王不過是兩州的俚王,除了粵西的俚人,誰會承認?哪怕是在粵西,也不是所有俚人對羅竇信服。
反觀馮盎雖不是俚王,但在粵東,卻猶如俚王。
最重要的是,他那八州刺史的頭銜,是朝廷正式敕封。從官方來說,馮盎無疑更正式一些,遠不是羅竇那種全無半點實權的俚王可以相提並論。哪怕朝廷承認羅竇是俚王,也沒有給他任何足夠的好處。這在開始,或許還顯現不出來……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馮盎對粵西的蠶食開始加大,羅竇從最初的佔盡上風,漸漸的有些抵擋不住,處於下風。
武德五年末,當嶺南局勢基本上已經穩定下來後,所有人的目光就集中在了雲貴地區的僚子部之戰上面。當時,中原局勢也很複雜,可是對身處於嶺南的人們來說,僚子部的戰爭,無疑更吸引人一些。原因非常簡單,因爲僚子部之戰,幾乎是一個全新的作戰模式。
一羣沒有任何身份的士兵,不需要任何的名義,只爲金錢而戰……
這與華夏曆史上所尊崇的‘師出有名’,可謂是大相徑庭。馮盎也好,羅竇也罷,他們不再是以主帥的身份而出現,而是作爲龍騎兵的合作者,一旁安靜的觀戰。
這對於馮盎等人而言,卻是一個全新的盈利模式。至於最後攻佔僚子部後所掠奪的財富,有半數以上將歸於馮盎羅竇所有。餘者,歸於俚人戰士。
在第一次僚子部之戰中,羅竇派出八千白俚,馮盎派出三千俚兵。
結果是大勝而回,造成了半數俚兵藉機買回自由之身,而馮盎和羅竇等人,收益頗豐。
隨後,李言慶下令發動對僚子部的全面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