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年初,他和劉禎、阮瑀合著《文論》,倒是引起了不少人關注。
父親也非常讚賞,還稱讚他此舉,乃是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的偉業,並賜三百金,讓他們用於蒐集失傳的珍本,加以修編撰寫。這件事也是最近一段時間,許都議論最多的事情。不少人受孔融等人的影響,也開始加以修學。似陳琳王粲徐幹等人,都時常去向孔融求教。”
一個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在曹朋耳邊迴響。
王粲、陳琳、徐幹、劉禎……
這不就是傳說中,那大名鼎鼎的‘建安七子’嗎?
不過,在曹朋的記憶中,建安七子好像沒幾個能有好下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恐怕就是孔融了。
在曹朋心裏,孔融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書生,文士。
他所要做的應該是潛心學問,而不是參與朝堂裏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雖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每一個讀書人心中的抱負,但也要因人而異。孔融是個很純粹的文人,根本不懂得什麼朝堂上的權謀詭詐。若把他投入朝堂之中,早晚都會被撕成碎片,連骨頭渣子都不剩下。反倒是讓他潛心學問,有心情就去問兩句,沒心情就不理不睬。超然物外,方能保全其身。若孔融在歷史上真的能夠做到這般,恐怕老曹也不會下狠下,滅了他一家。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曹朋開始慶幸,從一開始交好孔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