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文房四寶本就是文人最愛,王維乍一見到這方寶硯時,就已經動了心。然而,他雖說出身宦門,周遊兩京出入顯貴門庭,但終究花費也並不小,他自忖如此一方硯臺若想買下,恐怕不是一兩萬錢就能夠的。於是,他只能勉強按捺那股衝動,用徵詢的目光看向了杜士儀。
“硯是好硯,若是將其攜往王侯貴第,僅憑它這品相,興許也能賣個好價錢。但是……”杜士儀突然詞鋒一轉,卻是頓了一頓方纔問道,“你那兒還有其他十幾方硯臺,若別人買了這一方去,只是純粹收着束之高閣,你那其餘的硯臺仍舊會白白堆在家裏不見天日。兩京之地,石硯流傳不廣,而且最多的便是宣州青州所出之石,端州石硯不過是在嶺南之地聞名而已,你可明白?”
楊綜萬本是想着杜士儀那天好心撿拾了石硯還給自己,又對自己說了那一通讓他心頭大爲溫暖的話,心中存了十分希望。可此時此刻這又一番話,卻猶如當頭一盆涼水,澆得他透心涼。
呆了片刻,他便苦笑道:“多謝郎君提醒,是某心氣太高,只以爲兩京之地齊集天下才俊,這些端硯必然有用武之地,如今看來,只是一場空而已。某從廣東一路跟着宋相國跋山涉水到了北地,已經是傾其所有,如今只得那一方硯臺換來的一萬錢,償清客舍食宿欠賬,已經所剩無幾,更不要說回程。郎君若是喜歡這方硯臺,隨便開個價就是。”
杜士儀見楊綜萬一副心灰意冷的態度,而王維亦是面色有異,他便笑了起來:“你誤會了我的意思,我可不是趁火打劫。我是說,這端硯在北地不得流傳,名聲不廣是一大原因,沒有最適合使用這端硯的好墨,卻是另一大原因,這便如同好馬配好鞍,一個道理。而且,我問你,你身邊除卻此一方,還有多少端硯?”
“這個……還有十二方……”楊綜萬猶豫了好一會兒,這才如實說道。
“對你來說,興許不少,但若是端硯真的名噪一時,到時候就遠遠不夠了。”杜士儀見楊綜萬一下子張大了嘴,滿臉不可置信,他便含笑說道,“所以,你沒有回程的盤纏,我可以給你,你回端州去好好收一批最好的硯石,記住,是硯石,而不是已經雕琢好的石硯,然後再回東都。且不忙動刀,只先放着即可。至於那些花費以及來回盤纏,你都不用考慮,我會讓今日去請你的吳九隨你回鄉。你想揚端硯之名,我可以爲你揚端硯之名!”
“郎君這是說真的?”楊綜萬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待杜士儀再次重重點了點頭,他一時激動得難以自抑。之前吳九去請他,在路上就已經添油加醋地對他宣揚自家郎君出身京兆杜氏名門,師長便是天子徵召而不仕的嵩山大隱盧鴻,而又與永豐裏崔氏相交,在畢國公竇宅揚名等等,他來時心裏就抱着莫大希望。只是希望成了泡影,繼而卻又變成了更美好的憧憬,這樣忽上忽下的落差,着實讓他有些難以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