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說完,他一拉車簾,冷冷道:“回頭,去第五大人宅!”
……
就在芸芸衆生爲利而奔忙之時,長安廟堂上卻爆出一件大事,左相裴寬病逝,短暫的平靜被打破,左相之位一時便成了所有官員矚目的焦點。
不僅是官員,長安大大小小的政治觀察家也圍繞着左相之位各抒己見,酒樓、茶館到處可以聽見保皇黨和相國黨人的爭論。
這也難怪,在右相獨攬朝政大權之時,左相本是個雞肋角色,但如果皇權想要上升,制衡右相的過度權力,那最好的辦法最是提升左相的權力。
在大唐權力構架的設計上,左相所掌管的門下省本身就是一個審查機關,中書省掌制令決策,門下省掌封駁審議,凡軍國要政,皆由中書省預先定策,並草爲詔敕,交門下省審議復奏,然後付尚書省頒發執行。
門下省如果對中書省所草擬的詔敕有異議,可以封還重擬,凡中央各部、寺、監及地方各部門所呈上的奏章,重要的必須通過尚書省交門下省審議,認可以後,方送中書省呈請皇帝批閱或草擬批答,門下省如認爲批答不妥,也可駁回修改。
所以,大唐的權力體系中,右相具有很高的權力,如果自身沒有錯誤被御史臺揪住,那右相之權甚至可以抗衡皇權,而左相又是對右相的制肘,防止一權過大。
這本是一套很完善的權力制衡體系,只可惜李隆基先後用李林甫和楊國忠爲相後,皇權逐漸上升,將許多原本屬於相國的決策權都抓到自己手上,而左右相的制衡也完全被破壞。
但馬嵬坡事變後,形勢又發生了逆轉,右相大權獨攬,而皇帝的詔令甚至出不了皇宮,儘管人人都明白這其實是軍權的問題,但沒有人肯直面,就如同人人都知道皇帝沒有穿衣服,卻不敢明言一樣,講得太白了,就意味着會有第二個安祿山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