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夏半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高幹,字元才。高躬之子,袁紹之甥,高柔從兄,出身陳留高氏,祖父高賜,曾任司隸校尉、父高躬,曾任蜀郡太守。袁紹平定河北後任命他爲幷州刺史,高幹通曉文事武略,在當地聲望頗高。曾與荀諶遊說韓馥,使袁紹領冀州牧。官渡之戰,高幹在西線配合,因曹軍早有準備而無進展。袁紹病死,袁譚、袁尚與曹操大戰,遣高幹、郭援略取平陽,被鍾繇率關中諸將所敗,郭援被斬。袁尚敗走中山,高幹不能迎袁尚併力觀變,而降於曹操,被命爲幷州刺史。後復反叛,固守壺關,曹操親征,高幹留別將守城,自詣匈奴求救,不得而亡奔荊州,途經上洛被捕殺。
高幹高祖父高固,不仕王莽世,爲淮陽太守所害,以烈節垂名。曾祖高慎,字孝甫,樸實無華,於家撫育孤苦喪父的五個侄子,爲官則清貧勤儉。再錄他和妻子的一段對話,可爲高氏家訓:其妻謂之曰:“君累經宰守,積有年歲,何能不少爲儲畜以遺子孫乎?”慎曰:“我以勤身清名爲之基,以二千石遺之,不亦可乎!”祖父高賜,司隸校尉,這一輩還出了孝感蝗蟲的高式(高賜兄),即高柔這一支的祖上,父高躬,蜀郡太守。高氏從高慎起世代郡守、刺史,封疆一隅,高幹也延續了家族的命運,高幹的母親,爲袁紹的姊妹,嫁於高躬爲妻,所以高幹也是袁紹的外甥,四世三公袁氏的外甥,世代郡守高氏的直系,兩個望族聯姻的產物,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高幹的人生軌跡。
人生倘若如戲,仕奉袁氏即是高幹一生主要的曲目,不知道是否從小跟隨袁紹,隨其於洛都,這種可能性也有,其舅父袁紹姿貌威容,愛士養名,既累世臺司,賓客所歸,加傾心折節,莫不爭赴其庭。不過高幹第一次隆重登場,還是公元191年替袁紹說服韓馥讓出冀州主導權,當時的袁紹駐軍於廷津,用耿武等人的話說是孤客窮軍,仰馥鼻息,急需取得冀州作爲根據地,遂以逢紀之謀,借公孫瓚雄兵造勢,武備即舉,繼之以辨士口才。袁紹爲此精心挑選出強大、值得信任的遊說團前往鄴城,根據資治通鑑,名單如下:高幹、辛評、荀諶、郭圖。後三人都是潁川名士,袁紹心腹謀士。以高幹爲首,除了親戚關係,是對高幹能力的一種肯定。
高幹出身望族,習得舅舅袁紹好養士的秉性,而本身望族的出生,素貴有名,文武秀出的個人魅力,都便於他籠絡士林,他呼從子高柔來河北,除了家族庇廕的原因之外,也是對高柔一種期待。在幷州作刺史時期,招致四方遊土,士多歸附。這與他的後任梁習同樣風雅好士。平陽之戰,關中諸軍助曹擊袁,郭援陣亡,單于降曹,高幹退保幷州,對袁氏來說可謂斷己一臂,在東線二袁也連戰敗退,於公元203年失陷黎陽,退保鄴城,戰線被迫往己方腹地收縮。高幹於此役並無表現,建安九年曹操拔鄴,高幹以幷州降,依然擔任幷州刺史。
公元205年8月,曹操北征三郡烏桓,高幹以爲自己的機會來了,遂孤注一擲,執上黨太守,舉兵守壺關口,其實從機會來說,建安十二年曹操出塞遠征那一次會好的多,只是高幹已經永遠沒法去證實了。執上黨太守有兩個可能,一是上黨太守是高幹原本設置的,只是叛曹後,不願再跟着高幹反曹。二是曹操在高幹投降後,設置新的太守,挾制高幹。從《杜畿傳》“上黨諸縣殺長吏”來看,第二種可能性大。換言之,高幹以幷州降曹,曹操便立即更置太守、郡縣、長吏,對高幹猜疑甚重。而高幹能在短時間兵變,控制壺關,說明他素有準備,也是多年經營幷州的成果。呼廚泉自平陽之戰大敗而歸,名義上歸附曹操,畏懼曹操強大的實力,自然不肯再跟高幹等反曹殘餘有所牽連,拒絕了高幹的請求。不過他還算仁厚,沒把高幹捕獲送給曹操領功。
求援不成,高幹入河東郡濩澤,會張白騎河東東垣,與衛固、範先等河東勢力響應,當時上黨猶在,弘農反曹勢力也劫持曹操所置的太守,高幹還可放手一搏。而杜畿與衛固等公開決裂,赴張闢拒守,數十天得到四千餘兵。高幹與衛固、張晟等聯兵一同進攻杜畿,不下,只好略河東諸縣,無所得。此時張既西征馬騰等涼州兵,加上鍾繇等兵,既合。鍾繇率諸將與高幹等戰,高幹再次敗在鍾繇之手,衛固等伏誅。高幹此時進退失據,只能南下荊州,投靠劉表。上洛都尉王琰獲高幹,捕斬之。這裏還餘一個插曲,典略曰:上洛都尉王琰獲高幹,以功封侯;其妻哭於室,以爲琰富貴將更娶妾媵而奪己愛故也。得高幹的頭顱,封候,享受富貴,說明高幹在曹操心裏的重要性。
陳留高幹,有着良好的家族遺傳,擁有高貴的名聲,才志弘邈,文武秀出。於河北呼高柔,輔助袁氏,顯其親情;袁紹敗於官渡,冀州郡縣多叛,而幷州屹然不動,顯其才幹;招納遊士,善遇賢才,顯其風度;於漢末割據一州,在袁氏沒落之際,敢於太行山脈傲然起兵,獨抗曹操,壺關孤城,抵禦強敵,顯其風骨。高幹雖不及三國一流人物,軍事上戰輒多敗,治理幷州亦非十全十美,但是無疑是一位出色的人物,不容肆意貶低和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