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明欽差平倭援朝督師武昌侯秦林的真正戰略計劃,絕非示敵以弱,然後令戚繼光以雷霆閃電之勢奔襲平壤這麼“簡單粗暴”,這麼輕易被加藤清正識破。
不,本來就是要讓日軍“識破”的!故意讓日軍看到自己急於取得戰果,不惜用出示弱之計,命戚繼光冒險孤軍深入攻擊平壤!
當戚繼光率薊鎮新軍一萬五千奔襲平壤不成,由奇襲改爲強攻之際,日軍將帥無論是平壤的加藤清正、漢城的宇喜多秀家還是名護屋的豐臣秀吉,都很難抵抗揮軍北上,趁明軍大隊未曾入朝,戚繼光頓兵堅城師老兵疲,一舉將這位大明虎帥圍而殲之的誘惑!
朝鮮是狹長的半島地形,南北長、東西窄,當北面的平壤城出現聚殲戚繼光的戰機時,日軍必然只能從中部漢城一線調兵北上,完成主力合圍,那麼朝鮮南北之間,日軍在漢城一線的部署就出現了兵力空檔,並且在短時間內很難加以填補。
同時朝鮮地形還有一個特點,靠近中國的西海岸比較平坦,在這個時代,主要的城市、人口和農業都集中在這邊,而靠日本海的東海岸,有綿延千里的太白山脈,崎嶇難行,人口相對稀疏,軍隊補給比較困難。
如果掐住了漢城一線,便等於攔腰一拳打在朝鮮半島的腰眼上,抄了北方平壤日軍的後路!
選擇仁川登陸,原因和秦林所知的另一次仁川登陸完全相同,首先出敵不意,其次仁川距離漢城很近,在這裏登陸,可以直搗侵朝日軍的總指揮部,同時光復朝鮮首都,鼓舞己方士氣,給日軍以沉重打擊。
戰局發展完全符合秦林的預想,李舜臣確實很給力,以相對弱小的兵力在朝鮮南部海域連續打敗日本水軍,牽制了日本海上力量,使瀛洲水師運送的登陸部隊沒有在海面上過多糾纏,沒有給仁川、漢城之敵以充分的預警時間,就登上了朝鮮的西海岸。
此時漢城一帶只有宇喜多秀家第八軍的一萬一千日軍,還要分散把守水原、仁川、元山等港口,留在漢城的日軍兵力不過五千餘人。
明軍同樣是一萬一千,但卻是瀛洲陸戰隊全火器裝備、武裝到牙齒的精銳,以及劉綎和鄧子龍麾下的百戰之師,緊緊捏成了拳頭,狠狠砸向漢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