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大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
如果要選中國曆代最氣派的皇宮,定然有一番爭論,但要選最寒酸的話,就毫無爭議,非北宋汴京趙家的皇宮莫屬。其前身乃唐宣武軍節度使衙署,後梁改此衙署爲建昌宮,拉開了此地爲皇宮的歷史。
之後又經歷了後晉、後周,才輪到本朝入主。建隆三年,穩定了政權的趙匡胤,終於徵發工匠,命人按照唐代洛陽的宮殿制度來營建。但由於周圍居民拒絕搬遷,宋朝皇帝也不知道強拆爲何物,最後只得將皇城和宮城合而爲一,把部分中央官署設在皇宮內前部,而把皇帝居住的寢宮和后妃宮及一些宮廷設施放在皇宮後部,中間以一條東西橫街相隔。
如果畫成俯瞰圖,你會發現,別的朝代的皇宮,都有嚴格的中軸線,講究對稱、法度嚴謹,只有宋朝的皇宮,固然每一部分都講究法度,但整體像搭積木似的堆在一起,只求功能齊全,其它就顧不上了……
當然所謂的‘寒酸’,也是因爲放在歷史的長河中縱向比較,單單在這個年代,大宋皇宮還是世界上最富麗堂皇的建築羣。每個初次站在宣德門下的子民,都會深深震撼於其高大雄偉。
但不包括陳恪,因爲宣德門形制與後世故宮的午門相同,而且還小了一號。所謂曾經滄海難爲水,對參觀過北京故宮的人來說,很難再有一座宮殿,能讓他大驚小怪。
進了宣德門,一座坐落在三層丹陛之上的宏偉宮殿撲面而來,這是大慶殿,相當於後世的太和殿。這讓陳恪感覺不太習慣,因爲在太和殿與午門之間,還有個太和門,南北兩個開闊的大廣場,盡顯泱泱的皇家氣象。
但這宋朝的皇宮,一進了宮門就是正殿,只有殿前的三層平臺作爲緩衝,比紫禁城不知寒磣多少。看來那不與民爭地的傳聞是真的了……這讓陳恪對宋朝的官家,終於多了一絲好感。
“這邊走。”趙宗績示意陳恪右拐,沿着北廊向東走,進左長慶門,北行一里左右,過左銀臺門,上了分隔內外宮的東西大街。在這條御廊上,又行了一里左右,到了垂拱殿門前,趙宗績才說一聲:“到了。”